书架
父亲,您好!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尹杜鹃的决定42(1 / 2)

狗蛋真是一个神童,他到镇上读初中,还是尹杜鹃举荐的。

如今尹老师已是乡教育组教育组长,在她的带领下,全乡的教育在县里各项评比中年年都是第一。

尹老师有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她深知乡村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在她的带领下,全乡率先实现小学集中,初中优化布局的改革规划。

前几年时间里,尹杜娟马不停蹄,无数次走乡串户调研走访后发现,当务之急就是要整合全乡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规范小学,提升优质初中的战略举措。

以前各个自然村都有小学,有的是在破庙里,有的还在窑洞里,办学条件非常有限,房舍安全隐患很多。村里也没有正式老师,有的民办老师感觉没有前途,自动放弃的也不少。乡里分配下来的公办老师也留不住,不是说他们不敬业,不热爱乡村教育,村里小学连给他们提供基本的食宿都无法保证。小学生来学习就是为了认几个字,家长也不重视,很多孩子小学没有毕业就回家了。即便有升入初中继续学习的,也因为各个小学教学情况不同,与初中知识衔接不上,很多孩子学习上掉队,信心受挫,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初中能读完就已经很少了。

尹杜鹃综合各方面因素,首先提出一个行政村建一所规范小学的目标。

懂得教育的人都很清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所规范小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当年的条件下,要实现各方面的规范化也是难度重重。

学校基本设施的规范化,就要校舍达到国家标准,有配套的设施,全乡20多个自然村,一下子建设这么多规范小学,短时间内不大可能,但学校教育是等不得的。今年这一届孩子毕业了,下面孩子又跟着来了,哪一届多耽搁不得。

国家这些年形势越来越好,政府不断加大基础教育投资,但在偏远山区,经济条件制约,地方政府也力不从心。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尹杜鹃可是没少费心思。

我们村最初有五六所小学,但普遍都是校舍陈旧,师资力量薄弱,有些课从来都没有开设过,即使开了,也是应付上级检查,形同虚设,只是留在课程表上,根本没有老师教。那句老话说的好,在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祖祖辈辈吃够了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苦。如今的新社会,谁家都希望孩子能多读书,多识字。将来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到城里上大学,学成归来,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穷面貌,这个是山里人普遍的理想和希望。

尹杜鹃就是一个例子,她如今已走上了领导岗位,会更加的务实深入,她要把她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当年尹杜鹃刚毕业主动到山区学校任教,后来她回到乡中心校教书,嫁给他的师范同学杨宜,两个人夫唱妇随,一晃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快二十年的时间了。

黑牛和玉兰在志愿的带领下去找她,尹老师语重心长,跟黑牛他们讲了她不得已的苦衷。

原来那天尹老师的父亲到乡里去办他的退休手续,尹老师学校有课,回不了家去照顾她母亲。她母亲脑梗半身不遂,行动不便,出门需要坐在轮椅上。她那天在家左等右等,眼看快中午了,不见一个人回来,她索性推着自己的轮椅,到街上去找他们。

那时的镇上街道虽然已经硬化成了水泥路,但还是不够宽敞,而且还是人车不分。迎面来了汽车,人还要往路边躲,否则都不能畅通路过。

尹杜鹃的母亲以前身体特别好,在街上摆摊做生意,她天天在闹市区热闹惯了,现在突然得病,一个人呆在家里太寂寞难耐,她也想趁此机会,到街上去看一看。

说也巧,那天正好是镇上逢集,街道上熙熙攘攘都是来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