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心海有岸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失踪的儿子26(1 / 2)

城南仁孝路,位于一个尚未开发的海郊渔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计划生育开始后,当地村民为超渡那些被流产的胎儿,集资建了座仁孝寺,仁孝路因此得名。

时代变迁,当年的小渔村如今已是别墅林立,仁孝寺早没了踪影,这仁孝路却越修越宽了。

仁孝路44号,之荔站在街道的对面,那个44号的位置,是一座围墙高耸的气派大宅。

中午太阳直射,之荔依然觉得从宅子里面渗透出来的寒气逼人。

她走进附近一家粉面馆。餐馆不大,60多平米的空间,厨房占了一大半,店的前半部分,整齐地摆了六张桌子,桌子上简简单单一套调料,一个筷子筒。

正是中饭时间,店里店人少得可怜,除了之荔,还有一位60岁上下的精瘦老头,面朝厨房,喝着白开水,吃着一小盘盐水花生米。

这是一家夫妻店。一直在厨房劳作的老板娘眼睛都没抬起过一次。赤膊的男主人坐在最里面的桌子上择菜,见之荔进来,也不笑也不招呼。

之荔在最外面的桌子上面朝着街道坐下,桌子上有张简单的菜单,她扫了一眼,道:“老板,来碗渔鲜面。”

男主人回头跟女主人交待了一声,继续择菜。

之荔自己倒了水。

店里安安静静,女主人和面擀面下面的丁当声,青菜在男主人手里被掐断的沉闷声,花生米在老人嘴里细慢的咀嚼声,混在耳朵时,格外清幽。

“老板,到饭点了,您这客人还真不多啊。”之荔侧着身子跟老板套近乎。

老板瘦且黑,长着那种典型的渔民脸,看不出年龄。

“正常。这里外地人少。”居然说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您不是本地人?”

“有段时间在外面。”

“老板娘是本地人?”

老板回头看看,微微笑了,人也看上去年轻许多了。“嗯,她是村里的。”

“这里靠着海,住得舒服啊。”

“那是,适合养老。”

“我看对面那宅子很大气,你们村干部家啊?”之荔试探地问。

老板不屑地“切”了一声,道:“外地人。神神秘秘的,从来没见大门打开过。”

“唷,你正对着他们都从来没见过面啊。不会没住人吧?”

“住了。经常有车过来。我也给他们家送海鲜。”

“哦,您还做海鲜生意?”

“嗯,做一点,就这条街上几户外地人工厂加他们家。不多。”

“他们家要的多吧?看上去很有钱。”

“多倒不多,要求高,不讲价,不赊帐。”

“你们家海鲜便宜吧?”

“比你们城里便宜。”

老板娘把面送上来,一个大海碗,上面摆着肥大的6只小龙虾,几段新鲜鱿鱼丝,筷子一搅动,碗底还有扇贝。

“哇,这面,值!”之荔大赞。

老板娘抬头看了她一眼,笑了笑,又回厨房了。她牙齿很白,皱纹很深,瘦且白,是海边渔民里非常罕见的那笚白净。

“老板娘又年轻漂亮,又心地善良,手艺还特别好,老板,你可福气啊。”之荔这夸得真心实意,这碗海鲜面,确实值。

老板哈哈笑开了,话也多起来:“那是,我老婆是一等一的好。要不是为她,我哪能留在这小地方?靓女,我跟你说,我老婆也是个苦命人,打小没爹没娘,跟着伯父一家过,他伯父也不是什么善类,把她父母留下的那点家产弄到手后,就把她推出去打工。我和她,就打工时认识的。我呢,别的没什么,就是有身力气,跟了我之后,我哪能让她吃苦?她想回这里,我就陪着她回来,这店还是租的她伯父的。她手艺好,我力气大,我们夫妻俩这生意也不错,日子也就将就着过了。”说话间,时不时回头冲老婆笑。

老板娘始终低头做事,笑意盈盈的样子。

“嫂子这面条做得太好了,份量又足,我太满足了。”之荔确实吃得心满意足。

夫妻俩心花怒放,连嚼花生米的老头都笑出声来了。

“不行,大哥,这面,我得多加一半的钱。”

“哎哎,妹子,你这,这怎么行,我们开门做生意,你不能乱了我们规矩……”老板果然是厚道人,“你要真爱吃,我让老婆再做一小碗给你,钱就免了,这要说出去,人家怎么看我王杆子?”

“再多一碗是真吃不下了。”之荔转念一想,说,“给那位大叔一碗面吧,我请。”

“哎哎,那好那好。老婆,给这位大叔下碗面,大份的。”

老人呆了,正拿水杯的手微微颤抖。

“大叔,您赶紧谢谢这位姑娘啊。您说您吧,我们夫妻请您吃,您不吃,现在人家靓女请您吃,你不能再推了。”老板放下手里的菜,走近老人身边,急切道。

老人干干瘦瘦,一件洗得发黄的白圆领T恤,一条宽大的麻灰色西裤,脚上是双旧的看不出颜色运动鞋,头发花白,头顶已经秃了。

他慢慢转过脸来,脸上沟壑纵横,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劳动人民的脸。

“谢谢你啊——”明显,老人是外地人。他的嘴里已经没几颗牙齿。也不知道那些盐水花生米对于那几颗硕果仅存的牙来说是多大的挑战。

之荔有些心酸,笑了笑,不说话。

“大叔,您说你几天来就守着我这小店子,也不是个事啊。”老板在他面对坐下,为难地说:“您要找您儿子,先要到派出所报案,您一天到晚守在我店里,算什么事嘛?”

“大叔的儿子丢了?”之荔问。

老板无奈地叹着气,答:“这老人家,来这都四天了,说是儿子丢了,来找儿子。”

他又对老人苦口婆心道:“老人家,我知道你的难处,可我们这小本生意,开门做生意,也不容易,您啊,吃了面,赶紧去找您儿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