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刘宋天下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三章 作死的南燕23(2 / 2)

王灵薇的看法,和很多人的想法一致,对于东晋军队的战斗力有所怀疑。另外则是偏安一隅的思想作祟,毕竟出兵讨伐,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粮草等一系列东西。

就算打胜了,也未必能占的下土地,就算占领了土地,对于居住在南方的百姓来说,不见得有什么好处会落在他们身上。若是败了,损失的一切,肯定会摊派到他们头上。

历史上,中国古代很多北伐的军队,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将士思归。

刘义之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历朝历代,从北往南打很少有这个问题。而南方军队北伐,这个问题会更突出一些。

首先是,中国古代历次北伐,大多数是被赶到南方的朝廷发起的。既然是被赶到南方的,一般而言,双方势力是北强南弱。所以,历次北伐,普通士卒付出的代价很大,但收获很少,再加上双方僵持,胜利遥遥无期,士卒就会生出返乡的念头。

而从北往南发起的统一战争,一般来说,北方朝廷占有明显优势,发动战争后,摧枯拉朽,迅速击败南方的军队,战争能很快看到结果,而参与征讨的将士也能收获颇丰。

当然,在古代北方战马、南方水军也是两个重要因素。

“夫君,我是不是说错话了。”王灵薇看着陷入沉思的刘义之,怯懦的说道。

“你当然说错话了。”刘义之虎着脸说完,下一刻起身将王灵薇扑倒。随后,房间内传出欢乐的笑声。

关于讨伐南燕一事,朝堂之上争吵几天,最终在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等人的强烈支持下,晋安帝下诏同意北伐。

建康,车骑将军府。

“妾祝愿夫君得胜归来。”王灵薇与一身戎装的刘义之依依惜别。

朝廷下诏,车骑将军刘裕率军讨伐南燕,刘义之以冠军将军、车骑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

东晋义熙五年(409年),三月。

左仆射孟昶,负责处理朝中政务,中书侍郎檀祇与辅国将军孟怀玉守卫京师。刘裕则带领刘义之、刘道怜、刘怀镇、刘粹、檀韶、孟龙符、向弥等人出征北伐。

四月自建康率舟师溯淮水入泗水,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顺沭水而上,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为防南燕以骑兵扫荡粮道,所过之处皆筑城垒,留兵防守。

东晋出兵的消息传到南燕,慕容超显得有些慌乱,显然这次超出了他的预料,于是连忙召集大臣商议。

他的宠臣公孙五楼,提出上中下三策。

东晋的军队劳师远征,想要凭借着锐不可当的气势和我们决战,因此不可与之力敌。我们应当据守天险大岘山,以此来阻挡东晋的军队,与其长久僵持。等到他们锐气丧失以后,再派两千精锐铁骑,绕到东晋军队的后方,截断粮道,同时下令兖州的军队,从山东而下,和我们一起夹击敌军,这才是上策。

南燕的都城是广固,而广固位于大岘山的北边。

东晋的军队,若想攻克广固,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中路,自琅琊,冲破天险大岘山,过临朐,便可长驱直入,冲到广固城下,此路线最短。

西路,沿着桓温北伐前燕时的水道,经梁父向东北,可绕过大岘山,到达广固城下,路程较长;东路,沿着海岸线,向东北,进入潍水,转而向西,直奔广固城,这条路线虽然可以绕过山地,但是最远。

公孙五楼上策的谋略,就是死守天险大岘山,与东晋的军队僵持,挫其锐气。之后派骑兵绕后,截断粮道,另外让兖州的军队南下,与大岘山的守军,一同夹击东晋的军队。

说白了就是,先凭借天险耗着,然后派骑兵绕后,扫荡粮道,最后与北方而来的援军一块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