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第一帅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043章藏兵于民43(2 / 2)

袁家家丁兵直接简单粗暴的采取小队、中队、大队的编制。小队,就相当于小总旗,每个总旗五十六人,一个中队则是一百一十二人,相当于百户所。大队则与明军卫所有些不同,每个大队下辖五个中队,十个小队,共计兵员五百六十人。

“三千四?”

袁融皱起眉头:“是不是有些多了?”

袁家的家丁兵来源成分非常重要,不是是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袁家的家丁兵,所以,在袁家能不能成为家丁兵,首先可看是不是忠心。

袁家有二十多万亩地,共计三千余户,小两万佃户。从佃户中或家仆中选出一千名家丁兵不难,最多两千人就顶天了。

可惜,要增设三千百余人?这就有些超出袁融的心理底线,总关键是,加上原本的家丁兵,袁家就有了将近五千家丁兵,这就与袁融的官职不匹配,如果他是一镇总兵,养这么多家丁兵肯定没有人说什么。

可是,他现在只是一个千户官。养一千多名家丁兵已经是举世罕见了。

袁良虽然知道距离后金突袭京师没有多少日子了,他需要兵,袁家也需要崛起。

但是,这话又不能与袁融明说。

于是,袁良想了想道:“确实是有点多,不过,不如这样,爹,你以家主的身份,给各田庄,佃户,下一道命令,让各田庄利用闲暇时节,进行训练,秋收之后,袁家准备扩充家丁兵,只要是袁家佃户或家仆,只要演武合格,就可以成为家丁兵,每人分十亩田!”

无论是袁家仆从或者家丁,对于十亩田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一旦他们想改善生活,想出人头地,那么肯定会进行暗中训练。

这样以来,袁家就可以藏兵于民,一旦需要,袁家佃户,随时可以武装成军。

现在袁家有自己的钢厂,有自己的武器作坊,兵刃不缺,人手不缺……

随时都可以把兵马集中起来,派上大用场。

正如袁良猜测的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今天有一块馒头,每天想要一个包子。哪怕是最底层的百姓,他们也想翻身,也想出人头地。

袁融将演武所需要的兵刃、武器、粮食,分别发放在各个田庄,在管事的耐心宣传之下,所有袁家田庄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演武训练。

是的,只要年龄合适的青壮都参加了,无论想不想成为袁家武装家丁,他们都愿意参加。关键是参加演武,袁家管饭。

其实,那些佃户青壮精明着呢,多吃袁家一口饭,就可以为家里剩下一口。就这样,各个田庄里,鸟铳、火枪,打得噼里啪啦,横刀挥舞,长枪突击,杀喊声震耳欲聋。

而袁良则一头扎入武器作坊,针对火炮笨重的问题进行改革,特别是何奉麾下五百余名明军降军,他们在按照自愿的原则下,对他们进行部分劝退,有些士兵年纪偏大,体质太虚弱,只好清退。

当然,这种清退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劝说,将这些明军士兵安置在钢厂或采矿的位置上,至少保证他们生活不成问题。

何奉麾下清退二百余人,又先后补充三百余人,合计整编了三个炮兵中队,共计五十四门子母炮,三十六门红夷大炮。而炮兵营的营长,则是由袁家家丁中戚延超担任,何奉担任副营长以及第三炮兵中队中队长。

于此同时,针对家丁兵中那些伤残的家丁,也是同样的安置,不过待遇要比明军降军要好一些。

像徐三麾下一名叫路顺风的家丁兵,在这些杨树林之战最后关头,一名负隅顽抗的土匪砍断了大拇指,别看就少了一根手指头,他以后无法握刀了。

徐三只能忍痛按照标准把路顺风清退,袁家安排路顺风担任磨坊的头头,就这样路顺风带着几名家丁,看管着十几名土匪俘虏,负责研磨面粉,日子过得依旧惬意。

袁良非常头疼现在的红夷大炮,动辄两千斤,三千斤或者五千斤,有的还有上万斤,放在后世这倒没有什么,放在现在,想要移动这些火炮非常困难。

袁良提出自己对火炮的意见,首先射程要满足三公里,也就是说两千五百步以上的射程,同时重量不太重,至少要在一千斤之内,这样以来,骡马比较容易拽着走。

看着袁良的要求,负责铸造火炮铸炮师头大如斗,原本袁良招募了几个洋炮师,并且给他们极高的待遇,享受年薪一千两白银。

然而,问题是,由于语言不通,这些洋铸炮师根本就是招摇撞骗的骗子,在澳门上门的落迫水手。

袁良毫不客气,敢骗到老子头上,直接把这些洋炮师扔在铁矿开采铁矿,不干活不给饭吃。

此时负责铸造火炮的管事徐宗泽。

这个徐宗泽曾担任过孙元化的门人,后来因为魏忠贤迫害袁崇焕,孙元化也被迫回乡,归德籍的徐宗泽只好回乡。

徐宗泽跟着孙元化也学到一些东西,他看着袁良的要求,有些苦笑不得:“袁大少爷,你的想法不错,如果能够实现的话,一定可以铸造出威力巨大的火炮,只是问题太多!”

袁良微微一愣:“能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