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末第一帅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046章血色战旗46(2 / 2)

没有办法,袁家军规模越来越大,袁良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袁融有些琢磨不透袁良的真正用意,在袁融看来,袁家家丁兵就算保持一千人规模,归德府内绝对没人敢惹。

可是,他又是骑兵,又是步兵,又是屯粮。

难道说,袁良想造反?

袁融脑袋中浮现一个疯狂的念头。这个疯狂的念头,仿佛像种子一样,种在他的心里,快速生根发芽,然后茁壮成长。

袁融望着袁良,袁良倒毫不怯场,他咳嗽一声,望着众中队长级别的军官道:“你们都是袁家军的将领,现在起,袁家军实行新的军规,以及新的军衔。”

袁良摆摆手,戚赛虎端着一枚枚银光闪闪的胸牌,来到袁良身边。

袁良拿着一枚挂着三颗银色星星的银质牌子,直接挂在戚虎胸前:“现在我授予你为袁家军上校。”

袁良也没有解释上校是什么,接着,他又把两颗银星的胸牌挂在袁大勇身上:“现在我授予你袁家军中校!”

轮到戚延超同样是同校,反而何奉则是少校,徐三,不现在的徐彪则是少校,其他步兵中队长则是清一色中尉,而骑兵和步兵的中队长则是上尉。

袁良接着颁布袁家军衔,袁家军实际三等九级制度,既上将、中将、少将,校级则是上校,中校、少校。尉级则是上尉、中尉、少尉。

同时,军衔与俸禄直接挂钩。

袁良给袁家军的俸禄自然是非常高的,军队的俸禄直接是银子和粮食各一半。

在袁良宣布军衔、军饷之后,又宣布军规,军规非常简单,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当然,没有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但是,不准扰民,不准逃跑则是名文规定。

袁家不会收留逃兵,每一名袁家军士兵,拥有十亩永业田,年满五年后,或者是因伤退役,直接过户其名下,无论多久,只要逃跑,永业田则直接无条件收回。

在袁家军成立之后,袁良则同样让人制作了军旗,不过,却是这个时代特色,并没有多加改动。

袁家军开始了一边补充人员,一边补充装备,一边训练的局面。

杨树林武器作坊的炮兵研制进行正轨,并不是说,一门火炮一根炮管就可以了。当然,还需要有备用炮管,备用零件。

何奉与炮兵营进行了紧张的训练。

让袁良刮目相看的问题是,何奉此时信心实足,他还提出了定装火炮包的问题,为了提高火炮的发射效率,把发射火炮,直接用纸装起来,提前分配好。

这样以来,发射的时候就不会因为操作失误而炸膛。

六零式钢炮由于钢铁硬度高,不易炸膛。当然,一旦炸膛,后果绝对比普通的红夷火炮更严重。

随着定装火药包的出现,炮兵训练也越来越娴熟,可是,新问题又出现了,袁家手中拥有一百多门铸铁炮,这种又笨重,威力又小,且容易炸膛的老旧火炮,袁良就看不上了。

如果把这些火炮进行回炉重铸,那么对于袁家资源来说,肯定会严重浪费。

袁家才不缺这一些铁呢。

怎么处理这些老旧火炮呢?

袁良几乎每天都在各个训练点进行巡视,盯着众袁家军将士训练,不仅训练强度增加,而且弹药储备几乎到达了一个夸张的地步。

袁良隐隐有些期待,该来的终于来了!

崇祯二年十月初二,皇太极从沈阳出发,绕道蒙古,直奔蓟门。

到了老哈河,兵分三路,济尔哈朗和岳拖率兵攻打大安口(今河北遵化),阿巴泰和阿济格率兵攻打龙井关,皇太极率兵攻打洪山口。

十月二十七日,消息传到大明朝廷,天下震动。

十一月初六,消息传到商丘,尽管早已知道这个消息,袁良还是难以接受。

袁良沉默启程,在启程的同时,袁良下令袁家军在永城袁家营集结。

十一月初七上午,袁良将齐装满员的袁家军全体将士集结在袁家营薛湖湖面上。

六个步兵大队,一个骑兵大队,一个炮兵营,外加一个辎重大队,全军五千余人站在冰面上一言不发。

袁良也没有说话,他拿出匕首,划在手掌上,鲜血顺着手掌流到戚赛虎举着的白布上。

戚虎老眼慢慢红了,他仿佛明白了袁良的真正用意。

袁家营真正的老底子其实是戚庄佃户,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来自戚庄,来到戚家军的遗脉。

一滴一滴鲜血,将那面白布染成了红色,五千余人哑雀无声。

这面被全军将士染红的旗子,缓缓升起,随风猎猎作响。

袁良凝视着这面血色战旗,缓缓开口道:“万历四十四年,辽东萨尔浒,我等父辈含恨沙场,尸骨无存。”

袁良说到这里,普通家丁或许没有感触,可是戚庄出身的家丁兵早已泣不成声。

袁良接着道:“此役,我们袁家死了一百五十七个人,你们呢?还记不记得这笔血债?”

“记得,死不敢忘!”

袁良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北方:“后金人来了,他们攻破了关宁防线,打到了京师,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一雪前耻的机会!”

“血债血尝,一雪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