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明:被迫登基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168章 敢绑我家人170(1 / 2)

郑和闻朱棣言,忙躬身道:“陛下,尔乃龙体,延年益寿,勿须忧虑!”</p>

朱棣淡然一笑,道:“人间岂有万寿者,历代帝王,又有几人能跨百岁之龄?”</p>

“三宝,汝应深知,朕时日无多,若不趁此良机,多为国事筹谋,恐再无时机矣。”</p>

“陛下……”</p>

郑和目光中透出悲凉,言语间微带哽咽。</p>

朱棣毫不介怀,道:“朕此生虽有憾事,然已足矣。永乐一朝,上不负……列祖列宗,下不负……我心。何求不满?”</p>

“说说吧,那小子现在何处境况?”</p>

郑和轻声禀道:“陛下明鉴,殿下西征,心怀愤恨,故杀戮颇重。据初步统计,殿下数月来,先后荡平金帐汗国,征服奥斯曼帝国,平定阿拉伯诸部落,还有天竺北境多数区域。”</p>

“短短数月,殿下大军所至,寸草不生。朝廷官员计算,仅此数月,他斩杀各国联军与当地百姓,已逾五百万之众。”</p>

“然今四方已定,越王殿下占据之地,皆已步入安定,朝廷官员入驻,未遇任何阻碍。”</p>

“殿下已将兵马分驻各地,确保占领区稳定,一切安排妥当后,殿下现已启程归京。”</p>

闻言,朱棣双目微亮,道:“小子要回了?”</p>

郑和点头:“是的陛下,越王殿下,已在返京途中。”</p>

朱棣微微颔首:“善,甚善。”</p>

“此刻归来,实为佳时。”</p>

郑和望了朱棣一眼,道:“陛下,有些事,微臣不知是否该提及。”</p>

朱棣眼中略现疲惫,看郑和一眼,道:“你伴朕多年,朕之性情,你还不知?但说无妨。”</p>

郑和思虑片刻,道:“陛下,若真有不测,太宗之位已成定局,而越王殿下必然成为新任太子。”</p>

“那么,陛下,如今仍在的汉王殿下及汉王之子,是否该去藩国就位了?”</p>

“不仅如此,还有太子殿下膝下那些尚未就藩的王侯,也该离去。”</p>

郑和之言令朱棣微微一怔。</p>

他忽有所悟,郑和这是在提醒他。</p>

以他如今的身体状况,能撑几何?而汉王朱高煦此刻还在京师。</p>

这儿子性情最为火爆,一点即燃,他在一日尚可镇得住,他若不在,朱高煦的脾性,能在京师存活多久?此刻若不趁他还活着,逼其去藩国,一旦他去世,这儿子岂有不反之理?</p>

还有那些留在京师的未就藩的孙辈们。</p>

此刻若不将他们尽数赶往封地,一旦他离世,这些孙子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p>

朱高炽仁厚,或许不会责罚他们,但挡不住这些子孙自己作孽。</p>

待朱瞻墉归来,这些人谁能敌得过朱瞻墉?他对朱瞻墉太了解了。</p>

对待至亲极好,但对付他人,手段狠辣,定会一一除去。</p>

故朱棣当下之务,便是尽快将这些王侯世子遣往封地,不容他们有丝毫妄动。</p>

只是朱棣未曾料到,此时汉王府中,已有黑衣人找到了汉王朱高煦。</p>

朱高煦自西北之战后,始终郁郁寡欢。</p>

昔日,老皇帝打仗信赖之人寥寥,他和赵王朱高燧算是最为倚重的。</p>

毕竟都是儿子,老皇帝平日再算计,关乎战事,总要想办法带上他们。</p>

然而,西北之战,朱高燧之举,对朱高煦犹如晴天霹雳,打击之余,心灰意冷。</p>

为何如此?因朱高煦虽觊觎太子之位,却从未想过弑父。</p>

那是他爹!这世上,谁最受宠爱,除了他朱高煦,还有谁?他怨恨的,不过是大哥为何是嫡长子,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太子之位。</p>

因非嫡长子而失太子位,朱高煦不服,他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胜过大哥朱高炽,所以他要争!他争得轰轰烈烈,人尽皆知。</p>

一直以来,朱高燧都依附于他,为其出谋划策,朱高煦一直以为,他们兄弟同心,荣辱与共。</p>

可他万万没想到,西北之战时,朱高燧竟会做出如此疯狂之事。</p>

他竟要杀父!这一点,哪怕朱高煦再渴望帝位,也无法接受。</p>

他觉得自己被背叛了,被最信赖的人背叛了。</p>

自西北之战后,朱高煦明显感到老皇帝对他的疏远。</p>

以往,即便他指着老皇帝的鼻子骂,父子争吵后也能和好如初。但这回,老皇帝是真的再没给他任何机会。</p>

想朱瞻墉西征,老皇帝甚至没征求他的意见。</p>

朱高煦明白,这一切皆因一人,那就是朱高燧。</p>

朱高燧的行为,深深伤害了老皇帝的心。</p>

朱高煦回京后,并未被囚禁或禁足,老皇帝并未对他施加责罚。</p>

然而,朱高煦自此一步未出府门,整日借酒浇愁。</p> 汉王府邸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