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明朝大祸害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85节 大国制造突破平流层(已修改)86(2 / 2)

新世纪21年3月11号,欧罗巴空中客车公司的官网上,发布了一条这样引人注目的消息:“欧罗巴委员会已经选择空中客车公司开展在太空中制造航天器的研究项目。”

意思是,欧罗巴已经开始认真探索在太空中建设工厂,用来制造卫星、飞船等航天器的技术方案了。

那篇新闻中,空客公司是发布了项目示意图的,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太空工厂”看起来有点像一个在背包里装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的机器工人。这位工人师傅能够像燕子筑巢一样,一边在太空中环绕地球运行,一边慢慢地从背包里取出各种工具和材料,加工出卫星所需要的零件,甚至是制造出整颗卫星,有种非常浪漫的科技感。

之所以空客会提出这样的方案,是因为人类航天事业在那个时候,遭遇到了两个技术瓶颈。

第一个技术瓶颈,就是著名的“马屁股宽度决定论”,意思是,火箭的直径其实受限于铁路的宽度,而铁路的宽度最早是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所决定的。所以冥冥之中,火箭这种高科技其实还受到了马屁股的大小的限制。

听起来像是段子,但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古代马屁股的大小,不只是影响了火箭,还影响到了卫星的设计。

传统火箭发射的时候,卫星结构设计就受限于火箭头部狭小空间,大部分都是“胖盒子+折叠翅膀”的结构设计,以确保卫星能够塞进火箭头部直径大概2米—5米的圆柱形空间内,这就使得很多功能强大的太空几何结构方案由于无法折叠而只能放弃。

第二个技术瓶颈,就是发射过程中强烈的比“车祸”还要恶劣的冲击和振动环境,使得卫星首先需要足够结实才行,因此许多性能优势明显的材料或结构,都由于这个因素被否定。

于是人类航天专家们提出了一个构思,想要在太空中建造一座工厂,用“太空工厂”生产卫星,刚好就可以把卫星的几何结构从火箭直径大小限制中解脱出来。

由于太空中重力微弱,而且环境空旷,理论上是可以加工出任意结构的卫星的。

甚至,“太空工厂”可以像蚂蚁筑巢一样,慢慢在太空中建筑出一个比自身大得多、复杂得多的航天器。

(四)

不过欧罗巴也真的只是抢到了一个首家发布,上了一下热搜,而且还并没有引发多么剧烈的轰动。

随后贝佐斯也赶快飞了一趟太空边缘。

都在抓紧,不然的话赶不上这个风口。

种花家真正公开自己的“太空工厂”计划,比他们都要晚上几年,给出的时间表却很具体,具体到那一年的什么日子之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其实很多的时候,种花家都很保守,都会给自己留有余地。

此前也就是含蓄地发几个不配图的新闻告诉大家一下事情的进程。

新世纪35年,“太空工厂”一期工程完工,与欧罗巴同行的思路近似,都是率先组装太空3D打印设备,然后把原材料粉末打包发往太空,用这种技术打印出不需要考虑马屁股限制的超大尺寸卫星框架。

这一年,种花家还率先提出了“生态太空”的概念,描述了废旧卫星整机和残骸对运行中航天器的危害,描述了“卫星坟场”以及太空垃圾的巨大危害,“太空环保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

历经14年的无私奉献,历经3个五年规划的“太空环保攻坚战”终于胜利完成,对人类航天器造成巨大隐患的太空垃圾,清理率达到了95%!

与此同时,按照五年一个台阶的坚实步伐,种花家太空工厂四期工程如期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