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草根崛起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二章 战事再起183(1 / 2)

李麟戟微笑着,目光中带着几分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缓缓开口道:“王县令,我知道你在青阳县颇有作为。曲辕犁的推广情况如何了?我相信,这项改革对于提高农耕效率,增加百姓收入至关重要。”

王伯海听闻此言,心头猛地一跳,他没想到李麟戟会直接提及此事。

他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回禀李刺史,曲辕犁在青阳的推广确实遇到了一些阻力,不过,我已着手解决,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已有几个村落开始试用,反馈良好,预计明年能够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

李麟戟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满意:“很好,农业乃国之根本,百姓衣食所依。你若能成功推广,那对青阳乃至整个汾州都是大功一件。记住,我们做官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民众的福祉。无论遇到何种难题,都应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说到这里,李麟戟的语气变得更为严肃,但又饱含鼓励:“我了解过去或许有些误会和不愉快,但作为同僚,我们应当摒弃前嫌,携手共进。青阳的发展,需要你这位县令的智慧和决心。我期望你能将个人情感置于一边,全心全意投入到青阳的治理中去。”

王伯海听着这番话,心中五味杂陈,既有释然,也有惭愧。他没想到李麟戟不仅没有追究过往,反而给予信任和鼓励。这份胸襟让他既感动又自责,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正错误,以实际行动回报李麟戟的信任。

“李刺史,您的教诲卑职铭记在心。之前的私念,实属卑职狭隘,今后我必当一心为公,全力以赴,不负青阳百姓,也不负李刺史的期望。”王伯海语气坚定,眼眸中闪烁着重新燃起的斗志和决心。

李麟戟轻轻拍了拍王伯海的肩膀,以示鼓励:“好,有此心,青阳之福,也是我汾州之福。我们共勉之。”

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王伯海心中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深深鞠了一躬,随后转身离开,步伐不再沉重,而是带着新的目标和动力。李麟戟目送他离开,心中也满是期待。

李麟戟深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从点到面,逐步推进。

介休县作为他曾经治理并深得民心之地,自然成为各项新政策的试点首选。他决定,将介休作为改革的先锋,以点带面,引领整个汾州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他决定在介休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曲辕犁。鉴于介休百姓对此已有所认识,他提出设立“农耕技术示范田”,由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资补贴,鼓励更多农户采用新技术,同时邀请周边县的农民前来参观学习,形成辐射效应。他还安排经验丰富的农夫作为指导员,确保技术传播的同时,也能解答农民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针对教育问题,李麟戟提出了“格物致知,兴学育才”的理念,建立“公共学堂”,面向所有儿童开放,不论贫富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学堂不仅教授四书五经,更注重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比如农耕技术、手工艺制作等,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再次,为了改善民生,李麟戟着手实施“水利兴修计划”。

鉴于汾州位于汾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他组织专家勘查地形,规划修建灌溉系统,以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灾风险,保障农业生产。

同时,鼓励民间参与,通过“工赈”方式,既解决了部分百姓的就业问题,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此外,李麟戟还特别重视法治与公正,设立“诉苦亭”,鼓励百姓直言不讳,反映冤情,同时派遣公正廉明的官员负责处理民间纠纷,确保司法公正,提升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

每一项措施的出台,李麟戟都会亲自过问,确保执行到位。

他频繁往返汾州各县,实地考察改革成效,听取民众意见,不断调整优化策略。

李麟戟的治理理念和实践逐步在整个汾州铺开,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农业产量大幅增长,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正当李麟戟在汾州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利民政策之时,北方边境的局势却悄然紧张起来。

河北道的刘黑闼,原本是隋末群雄之一,降唐后又举兵反叛,如今其势力越发嚣张,四处攻城略地,给大唐的北方边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刘黑闼的反叛如同一股汹涌的暗流,搅动着北方的安宁,使得各地州府不得不分心于防务,原本平稳的社会秩序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此同时,位于北方边陲的朔方,其首领梁师都,也趁此乱世之机蠢蠢欲动。

梁师都自立为帝,与突厥勾结,频繁异动,意图扩张势力范围,对大唐形成夹击之势。

朔方与汾州相距不远,这一系列动态对汾州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李麟戟深知,一旦战火蔓延至此,百姓将遭受无妄之灾,他辛苦建立的一切改革成果也可能毁于一旦。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李麟戟迅速行动,召集属下各县令及军事将领,紧急商讨对策。

“各位,北方局势动荡,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李麟戟在紧急会议上沉声道,“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固城防,训练士兵,确保一旦有变,我们能第一时间响应,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其次,我们要加强情报收集,密切监视刘黑闼与梁师都的动向,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与相邻州府建立联防机制,共享军情,协同抗敌。”

“再者,我们要确保粮食储备充足,动员百姓参与生产,确保即使在战时,百姓也能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李麟戟的部署有条不紊,既考虑了军事防御,又兼顾了民生稳定,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方父母官的远见卓识和果断决断。

在李麟戟的带领下,汾州上下迅速动员起来,百姓在官府的指导下积极参与防御工事的修建,同时加强了日常训练,整个地区呈现出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备战状态。而李麟戟本人,更是频繁奔波于各地,亲自监督各项防务工作的落实,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在这片看似平静却又暗潮涌动的土地上,李麟戟以他卓越的领导力和深谋远虑,正带领着汾州百姓,迎接着即将到来的风暴,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