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华年有记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1 / 2)

玲珑,清雅,像个别致的江南美人。

玲玲得亲切,清雅得动心。

恍如隔世的绿树民居、小桥流水,雕琢着江南淡雅、清新的水墨画。

眼前似乎熟悉的风景,让秋水突然屏息——她的家乡陈岙变得别致又美丽了!

时光无情,山河有意。花开花谢更迭,行走在故乡美丽的风景里,许多童年的记忆流失,但在秋水的身体里,依然留存着有情有意的物质——故乡情。

车本来可以直接开到叔叔家,但她早早地就下车了,她想多看看沿途的风景。

秋水哼着一曲《云水禅心》,齐肩的长发上佩戴着白色的草编圆凉帽,姣好的鹅蛋脸上透着青春的气息,1.60米苗条的身段着一袭淡粉宽松的现代中国风改良旗袍,脚穿一双平底白色绣花的老bj单鞋。她轻快地背着白色的背包,拖着一个银白色的大行李箱,行走在六月的阳光里,自在且惬意,开心又兴奋。

路上遇见说着乡音不相识的老乡,她也开心热情地打招呼。

十二年前,七岁的她随父母离开老家陈岙到fj省np市求学,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加上高中三年的时光,都是在np市的南平学校渡过的。她是个文艺青年,中学时代喜欢看中外名著,喜欢听各种古琴曲,课余最喜欢写写格律诗词、现代诗歌、散文和小小说等,有些发表在校刊上,有些在市里获奖。她也喜欢画画,美术课的成绩都是a,她喜欢简易的山水水墨画,但通常都是为了交作业给老师或参加比赛,也为了给自己赏心悦目。运动呢,也是她喜欢的,每年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会得个二、三等奖。

独立,坚强,乐观,喜欢幻想,如她。

现在独自回归故里高考,她远远地望见了这故乡的清溪,这熟悉的景致,透着如梦的幻象,让她遐思翩翩。于是,一首诗涌上了她的心头:

不借丹青画自融,水流西去日升东。

梦余驿道回桥处,诗在枫亭墨竹丛。

且赏一溪花满岸,犹看十里翠生风。

沿途闻得乡音醉,喜见庐园有伯翁。

村口楼桥旁的三棵古枫,尤其亮眼。据说已有300多岁了,四季常绿,枝枝蔓蔓得袅袅婷婷,远远望去,像三个绿裙舞娘在随风翩翩起舞,别有风韵,枫香可人。

古枫依偎着清秀的桂溪和雕刻精致的楼桥,犹如绿虹凌溪,一边系着历史,一边连着现代,无言地诉说着沧桑和美丽。

桂溪两岸种满桂花,所以顾名思义叫“桂溪”。溪畔有精美的石栏杆相连,栏杆朝路的一面,雕刻着各种花鸟鱼虫的美图。在别处见过类似的栏杆,却没有老家这般地亲切。栏杆近旁,还有古意浓郁的高脚吊灯,远远望去,像是两队站岗的古装卫兵。

除了桂花,还有婷婷的溪柳拂岸,赏那诗情画意的一溪水,潺潺湲湲低语,如玉带镶村,令秋水心旷神怡。桂溪大概有5米宽,河道狭长,河床整洁清秀。

赏着一溪清波和沿途丽景,走在陈岙幽静的公路上,除了视觉的美感,还有一种幽静的气场,让秋水浮躁的心回归沉静。

似乎来到了世外桃源。家乡的天格外蓝,空气格外清新可人。温柔和煦的风里,五颜六色的花儿,姹紫嫣红、微笑着漫山盛开。远山如黛,层层叠叠,和长长的溪流与皓博的天空渲染成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这绿水青山,清秀,精致,一如当年模样。

举起手机,可以随意取景,随时按下快门,随处是一幅雅致的水墨画,或清秀或恬静或温润,却不失亲切。

秋水沉醉在故乡的美景里了。

回想起十二年前,在她的印象中,依稀记得老家陈岙只是一个普通的破败小村庄,村里只有几十间黑瓦木墙的土屋,还有先祖留下来的几处古迹和石桥,一条沿溪而筑的青石小道横贯全村,村里到处是两边长草的石头小道。村里人基本都姓叶,只有娶的媳妇是外姓的。山间的风景倒是秀丽,处处如诗如画。

叔叔和婶婶,堂妹堂弟,还有很多阿公阿婆与叔伯婶婶,早早地便在村口的顾枫亭下迎接她,不停地挥手叫着秋水的名字。

“秋水,我们都在这里,欢迎你回家!”叔叔大声又高兴地朝她这边喊着。

“嗨!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我回来了!”秋水激动得热泪盈眶,拖着行李箱挥着左手跑起来。

“秋水,快点走过来,我们等不牢了!脖子都伸长了!”急切的婶婶笑眯眯地跑过来接她的行李箱。

大家你一句“秋水”我一句“秋水”地围着她叫。

叔叔叶茂奕,身穿白色t恤和蓝色牛仔裤,清瘦儒雅,是小学教师,是个非常热情的热心人,十里八村的乡亲有事都喜欢找他帮忙。对于叔叔,秋水是有感情的,叔叔在她喜欢哭鼻子的娃娃时期就带过她,她对叔叔一直很敬重。她曾为叔叔画像赋诗:

常帮父老热心肠,

沐雨梳风育栋梁。

吐尽蚕丝桃李艳,

贤人自有口碑香。

婶婶吴雯妹,也是个善良实诚的小学老师,微胖的她穿着米色的套裙,笑起来很甜美。他们在仅隔一个山洞的临县——平阳县怀溪乡学校教书,他们俩几天前就抽空回老家打扫好了房间。知道秋水今天回来老家,昨天就调课回村,准备好了中午的饭菜。

爷爷和奶奶育有四子,大姑叶茂莉在平阳开药店,二叔叶茂萱在江西上饶开裁缝店,爸爸排行第三,小叔叔在家里是老四,秋水和两个弟弟都习惯叫他夫妻俩“叔叔”和“婶婶”。爷爷、大姑、叔叔、婶婶等人都是党员。堂妹堂弟还在叔叔的学校读书,堂妹叶蓉蓉读初一,堂弟叶自坚还在读小学五年级。

村里人听说在大城市读书的秋水回来了,都纷纷自发前来迎接她,老老少少都热情地和秋水打招呼,拉手的拉手,帮忙拿行李的拿行李,村里顿时热闹起来。秋水拿出背包里的大白兔奶糖和其他花花绿绿的高级奶糖及旺旺仙贝等糖果饼干,一路分给村里的小孩,小孩们开心地接了糖和饼,并不着急吃。这让秋水很惊奇,换了儿时的她和两个弟弟以及小伙伴们,一拿到糖的话,眨眼的功夫就塞到嘴里吃光光了。

秋水不解地对叔叔说:“我记得十几年以前的糖都是硬糖,除了吃出蔗糖味,基本没有其他的味儿。偶尔得到一颗大白兔奶糖,便口水直流地快速剥了糖纸,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现在的孩子怎么回事,手里拿着糖怎么都不吃啊?”

她还记得两个弟弟小时候吃糖囫囵吞枣的馋样儿,噗嗤一声笑出来。她手里的糖永远是让给小弟弟叶信毓的,大弟弟叶信捷也总是让着他。大弟弟小秋水两岁,小弟弟小她四岁。

叔叔欣然笑道:“现在的孩子想吃什么都可以买到,不贪吃了。”

秋水出生于1972年12月,对家乡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儿时的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叶茂椿在福建开裁缝店,母亲郑艾翎在家里带着她和两个弟弟,家中经济比较拮据。那时孩子吃的零食少,基本上是到山上摘刺泡或万寿果等野果吃,或吃自家种的梨子或桃子等水果。偶尔有小贩挑个叮叮糖来,也只是打个几分钱解解馋。叮叮糖就是文成本地黄坦镇的特色小吃,故也叫“黄坦糖”,是文成儿童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再看现在村里的孩童,穿的都是各式各样潮潮的t恤和牛仔裤,脚上的潮鞋也是五花八门。

回想儿时,儿童的衣着也朴素,衣裤基本都是在裁缝店裁剪的布衫,毛衣也是母亲手织的,大弟弟穿旧了就给小弟弟穿。一双白球鞋,大的穿不下了,留给小的继续穿。

秋水兴奋地随大家边走边说边往叔叔家中走去。这个时候,村里年轻人不多,以老人、妇女和孩童居多,只有到了过年,外出经商和打工的乡亲们回来,村里才会热闹起来。

她认不出自己的老家了!

她的眼眶湿润了!

村口是一幅清雅的古风水墨画,有当年的风貌。

可是走进村里,随处可见现代味十足的建筑,和村口完全是两个世界,村里的世界像绚丽多彩的现代油画。当年的土屋早已不见,可见装修豪华的农家别墅,不同风格又规划齐整的排屋处处可见。很多人的房前、窗边和屋后都养着很多花花草草,花香袭人。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整洁的路边停着小轿车。在村文化礼堂东侧的休闲地带,修建成了花园和草地,各种花树在绚丽斑斓地绽放,是散步和游玩的好去处。

叔叔家,就在离桂溪不远的排屋东边间。深咖啡色防盗门的两侧挂着一对红色的对联,联曰:“十里云溪千叠味;四围空翠一堂风。”

秋水随叔叔和婶婶走进客厅,客厅里摆了黑皮沙发,茶几上摆满了水果糕点和茶杯, dvd彩电在播放电视剧,迎面的墙上彩绘着一幅迎客松画。墙角立着一台海尔立式空调。 右墙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书写着清朝邓拓的名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她被这副对联吸引住了,叔叔告诉她,此联是他们叶家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是爷爷留给子孙后代的家训。“春风大雅能容物”,意为做人的胸怀要像大雅的春风一样宽容。下联是当年校长爷爷叶平东为她取名“秋水”的原出处。“秋水文章不染尘”,此句为清朝邓拓的一副名联的下联,是从道家的为文境界拓展开来的,这里的“秋水”是指庄子《秋水》的玄思妙想中包含的大积极、大境界中深刻脱俗的内涵,亦如老子《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如水的善行相一致,即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的最高纯净境界。当然还有其他望文生义的释义,即谓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清澈明净,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其深刻的潜藏蕴涵了一种脱俗无尘的境界。全联透出宽容无争清高的大境界,令秋水震撼了许久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