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寄人间剑满山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414章36(1 / 2)

天成良山竹海,独绝天下幽幽之色,山中片植雷竹,间或方竹、楠竹等,以奇美挺秀立世,一眼望去,竹杆竹叶竹枝少有杂色,呈一品青绿,清风摇曳时,竹影婆娑,碧涛往往。

谢晋走在盘旋弯曲的竹径上,听水鸣鸟啾,观绿竹野花,顿生超凡脱俗之感。

“逍遥神仙,不过如此。”

在自幼饱读圣贤书的士子们眼中,这样的景象与寻常踏青观景的普通人有大不同,望在眼中,嚼出的是古今风骨。

故而天成郡中,有好乘牛车焚香的名士雅客盛传良山一竹,俗银不计的说法。

良山是诗碑山一道延脉,云腾竹海,洞天仙境,嶙峋连绵数十里,隔断天成重岭交界,与诗碑山主脉遥相呼应。

良山主峰,筑有观景台,自下而上有石阶九百九十九,在山脚望去如登天梯,让人望而却步。

身无长物凭力气,靠山吃山谋生计,只要来者有雅兴,滑竿背架随处取,来去匆匆气喘急,抬举游人上云梯,眼前风景寻常看,山色难填肚肠饥。

那难于上青天的石阶却难不住娇生惯养的官宦和富家小姐观景的心思,这首打油诗说的便是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下的轿夫,他们肩上扛着的,也叫肩舆,也叫滑竿,两根三米多长的斑竹竿,中间竹片编成软扎,加上前系的脚踏,便可坐可卧。

不过让人抬着上山的行径在世家年轻一辈的子弟中大为人所不齿,也不乏身着锦衣腰悬玉佩的少年郎负剑结伴而行。

“弯弯拐拐龙灯路。”

“细摇细摆走几步。”

“天上一枝花。”

“地下牛屎巴。”

……

前面的轿夫报着路号,见啥说啥,生动风趣。

从望天门里出来后,谢晋便一路登上了良山。

解右春骂骂咧咧,一会说要回潭南郡,一会又说要上临安,走得很不利索。

不守戒律的小和尚与苏幕遮结伴西行,去做一桩天大的事,具体什么,鬼才知道。

梅、珍珑、王澹斋也各自回了宗门,走之前,三人还特意去了一趟诗碑山,里面还有什么说道,谢晋也不得而知。

至于那位贺新郎,似乎对人间有很大兴致,尤其是见了宋承平的农道,对吃的格外好奇,那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里,竟也有人生百味,其乐无穷。

谢晋给了他一点建议,比如天成郡的九宫火锅、比如福海郡的沙县小吃,再比如重岭郡的油泼面、临安的烤鸭等等,从文星郡的鹿茸讲到龙江郡的冬笋,从南方的水磨年糕到北方的面条面点,从发酵的腐乳到腌制的腊肉,凡其所知,全都说了一通。 但这一话却是不解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