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收复台湾(2)93(1 / 2)

少年时代的施琅是一个很特别的孩子!

读书结果书没有读好,所以放弃读书就去学剑,顺带着跟着他的的老师学习兵法,据说施琅这个人,各种兵法没有不精通的,后世人都说施琅智勇双全,我觉得也未必!

施琅十七岁的时候就去当了兵,当时他的领导为明将总兵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爸爸,施琅每次作战的时候身先士卒,所以也屡立战功。

后来施琅又成为了郑成功的部下,跟着郑成功抗清,郑成功和施琅的关系在开始的时候是非常好的,郑成功把施琅看成是自已的得力助手,对施琅也是礼遇有佳,遇到拿不准的军事行动还要和施琅商量一下。

顺治三年的时候,清军统帅博洛利用已经投降清军的郑芝龙开始招降郑芝龙原来的旧部,施琅就投降了清军。

当时的另外一个清军的将领李成栋从福建去广东的时候,施琅跟着过去了,先是在在顺德县然后去了东莞和增城地区干掉了不少反抗清军的人。

之所以说的这么详细,就是想告诉大家,施琅这个人并不是什么单纯意义上的好人,因为真正的汉人不会选择当汉奸!

这个人李成栋对南方兵存在歧视心理,他觉得南方的兵和将领普遍都是脆弱不堪,其实这个评价我觉得很中肯,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南方兵很少能打过北方兵。

朱元璋是一个例外!

这种情况下,施琅就活的很憋屈,在顺治五年之后,施琅找到了一个机会,成功从清军阵营之中跑了出来,投靠了郑成功。

顺治八年的时候,施琅还跟着郑成功去了广东勤王,结果施琅和郑成功因为战略方向不同就发生了矛盾,郑成功很不高兴,就削了施琅的兵权,让施琅返回厦门。

正巧这个时候,清军过来偷袭厦门,守厦门的郑军主将直接弃城逃跑,当时施琅刚刚回到厦门,看到这种情况,自已只带了六十个人就开始和清军硬刚,最后成功反杀了清军主将马得功的弟弟,而马得功本人也差点被施琅活捉。

按理说施琅的表现应该要引起郑成功的注意才是,结果郑成功回到厦门论功行赏的时候,只奖给了施琅白银二百两。

表面上看上去是郑成功赏罚分明,但是郑成功对施琅的傲慢性格却一直却怀有戒心,郑成功肯定了施琅在厦门迎战清军的表现,但是一直不肯给施琅兵权,弄得施琅相当郁闷。

鉴于自已之前被整的经历,施琅在广东的时候曾经很委婉地给郑成功提出来了一个建议,让郑成功注意主力西进后,后方兵力单薄的危险,郑成功压根就不听。

郑成功的这种反应,在施琅看来那就是瞧不起自已,在总的用兵方略上面自已提的建议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而郑成功即便将自已送回厦门以后,自已又不顾个人安危,同清军作战,以为郑成功归来之后将恢复自已的职务和兵权。

结果郑成功回到厦门以后,还不让他官复原职。

这就让施琅大为不满,告诉郑成功自已心灰意冷,以后想去当和尚,想用这种方式来试探一下郑成功对自已的态度。

结果郑成功表示,你想去就去呗,我又不拦着你!话是自已说出来的,施琅只好剃光头发,从此不再参见郑成功,算是表达了自已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