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一个内向闷骚者的日记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3月9日22(1 / 1)

3月9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一”划掉,“整”写了一半划掉】差不多一整天的时间和沈雨庭一起研究数学题。我看完《四驱小子》后,就和他一起研究。一会儿,我拿了些邮票给他看,除一张外全是“英国女皇”【<除一张外>、<全是“英国女皇”>之间有对调号】。阿雨说他自己也集邮。我就哀求他拿下来看看,他就是不答应。我后来说要和他换邮票,阿雨才肯拿下来。一会儿,他下来了。我一看,哗,真漂亮!有画着风景的、有瓷器、有人、有房。那套画着经济特区的邮票上了各种颜色;画人的主要是“焦裕禄”;画房的有六张,画着各种房子......从那时起,我就爱集邮,并写信给阿【“季”划掉】秀姨给我买邮票。

【作业簿上写了“224字”】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日记者收集的英国女皇的邮票,如果是真的那估计是带着邮戳的。日记者自己都不记得有收集英国女皇这类(应该是阿秀姨送的)。最出名的印着英国女皇的邮票,应该是历史上那枚“黑便士”。】

【根据另一本所写的:阿秀姨,日记者所在地方的叫法——这一位是他母亲的五妹。日记者的大眼睛是源自他的母亲,而阿秀姨也是大眼睛。不过阿秀姨习惯了短头发,有男孩子的英气。(这里的作为母亲妹妹的“姨”字是第二声,陌生人的“阿姨”里面的“姨”字是第一声,估计是日记者所在地区的方言。)

日记者记得小时候,可能6岁,又可能更小,阿秀姨和排第四的阿雪姨(两人大概十几岁)来家里探望他们。日记者吓得跑回房,躲在缝纫机下面。(日记者记得缝纫机是老牌子“華南”牌,黑黑的,光滑,带国徽。整个机子带台子真的相当于一个桌子那么大那么高。机子不用时可以掀起板子,通过卡位放下去,这样“桌面”就平整了。)

低年级时,日记者住在外婆家。某天掰青菜——番薯藤。他也不知阿雪姨和阿秀姨是怎么做的,把能吃的叶柄搞得一小节一小节的,两个小节之间还能靠表皮连着。这样一串,就像项链。他就被两个阿姨用“项链”打扮起来。日记者也试过其它打扮方式(小孩子被两个阿姨随意摆弄),可能有涂腮红(也可能没有),可能有穿她们小时候的衣服(反正日记者不知道自己当时什么样子,两个阿姨只是大笑,还说好好看)。日记者长着剑眉,在小时候就被阿雪姨赞叹他眉毛好看。日记者记得这是第一个赞他眉毛好看的女性。

那时外公还没把供销社和铺yi(小铺子)赌输出去。小铺子简陋很多,地方小多了。供销社虽然只有两层,但很宽广,还带了院子,整体是长方形的,非常规整。日记者记得低年级时,某次,两个阿姨回到供销社,但小铺子那边忘记上锁。外公气得让她们跪下,还拿藤条之类的打。肯定打哭了。

外公做过教师,出生年份可能是1540年之前的,思想不一样。日记者不记得那件事是母亲说的,还是谁说的:一次吃饭,家人没有等外公就开始吃了。没多久外公到了桌旁,用力把大圆桌掀翻:“我让你们吃!”饭菜全在地上了。(大圆桌的桌面和桌角是可以分开的。)

外婆也曾经做过教师。但是没两天,外公的父母就跑到学校骂,一直骂,天天骂。骂的内容大概就是,做教师有什么用,还不如回去耕番薯,至少还能吃吃,能收一堆。连着骂了很多天,外婆不得不辞去了。母亲说起这个就气愤,“不然现在你婆婆(外婆)就有一份退休金领了。”(日记者称呼其为婆婆,两个表弟称呼其为嫲嫲。)

母亲也说过自己母亲偏心。比如,母亲把弟弟寄养在外婆那,每月给点生活费;外婆下到岗口镇这里,母亲还拿点孩子的衣服过去。这些衣服大部分是日记者小时候穿过,母亲是想着自己的二儿子穿的。但外婆全给了两个表弟(舅舅的两个儿子)穿。

从小铺子到供销社这一段路上,接近供销社处,路旁有不少竹子。有次阿雪姨带着日记者从小铺子走回供销社,走到这片竹子林时,抓了一只成年竹蜂,回家了用线绑着,给日记者玩。日记者记得这些竹蜂的幼虫是白白嫩嫩的蛆,好像很讨喜。

低年级时,在小铺子那,门口上面有个蜂巢(肯定不是蜜蜂,可能是黄蜂)。日记者已经不记得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阿雪姨阿秀姨拿起还会动的白嫩嫩蜂蛹,沾着酱油吃了(小铺子主要卖日用品)。小孩子嘴馋,日记者也被怂恿着吃了蜂蛹,但已经忘记是什么滋味。

最小的阿秀姨,是做运动员的。日记者记得,她最初可能是跑步项目的,不记得是短跑还是中长跑(他也不懂)。低年级时,阿秀姨还带着他去比赛现场(应该还有其他大人一起的),让他帮忙加油。日记者不记得自己有没大声喊了,毕竟自己小时候胆子小。最终有没获得前三,他也不记得了。他只记得后来阿秀姨把一个小小的盒子送给了他。盒子表面软软的好像有层棉,打开后,里面躺着的是纪念章和纪念胸针。他一直珍藏,读大学时没有带去,估计后来被弟弟拿去卖了(80年代的钱币也被弟弟卖光了)。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阿秀姨转去举重项目了。日记者后来回忆,阿秀姨的体型并没有虎背熊腰,这举重不好练吧?后来听大人们聊天,好像本来可以进省队但没进。包括非个人实力的一些原因,过于复杂。

可能是初中时,某次去岗川镇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拔地豆。拔了差不多一半,阿秀姨突然尖叫起来并站起来、迅速跑开——原位置附近有一条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