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大红妆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大红妆_分节阅读_第217节(2 / 2)

  前世我就认识你,我差点杀了你,不对,是你差点杀了我……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想就觉得矫情。

  前世早就过去了,前世的很多事都发生了变故,比如她,比如欣妩,比如宜宁郡主,比如阿钰。

  所以,没有必要揪着那些事情不放手,她要做的,是珍惜今世得到的一切,保护今世她在乎的人。

  沈彤转过头来,冲着萧韧甜甜一笑:“直觉,我的直觉就是我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我,所以我就防着她,就是这样简单。”

  萧韧没有想到沈彤会这样回答,他半信半疑,但是在心里却默默在说,那你的直觉知道我喜欢你吗?

  应该是知道吧,沈彤没有防着他,从京城出来,来到西安以后,她就不再防着他了。

  而且现在,他们是朋友,很好的朋友。

  “彤彤,明天我陪你一起去慈安庄吧,我也有些日子没有去过了。”

  他最后一次去慈安庄,还是大半年前去的,因为那次沈彤要去,于是他也去了。

  沈彤笑着点头:“好啊,明天我们一起去,对了,你也见到云不花了,阿钰让她跟我过来,就是要让她留在慈安庄里,留在两位小郡主身边,那两个孩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恐惧中,胆小懦弱,而云不花性格刚毅冷静,如果她们能跟着云不花,说不定性格也能坚强起来,上一次她们和那些嬷嬷丫鬟们拼命,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萧韧诧异:“彤彤,我发现你只要说起燕北郡王和这两个小郡主,就像个老母亲一样,说个没完没了。”

  沈彤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她像个老母亲?

  “那我不说话了,再说下去,你该说我像个老奶奶了,我可不想凭空当人家长辈。”沈彤佯怒。

  萧韧吓了一跳,连忙哄她:“没有没有,我就是和你开个玩笑,你哪里像老母亲了,你是个好姐姐,最好最好的姐姐,我都要羡慕他们了。”

  话音刚落,萧韧就想要掩住自己的嘴,他怎么把这话说出来了?

  这话不能说,至少不能对沈彤说。

  可是已经晚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沈彤已经笑得眉眼弯弯,她拍拍萧韧的肩头,说道:“好弟弟,叫声姐姐吧。”

第380章 送礼

  关于燕北的事情,秦王已经从周铮口中得知了,但是听说沈彤回来了,他还是很有兴趣。

  沈彤并没有完全隐瞒。

  对于秦王这样的人,想要瞒得彻彻底底是不可能的。

  况且,如今燕北郡王手下的那些人,又有谁不知道沈姑娘的大名呢。

  如果秦王真想知道这些事,自是会有人给他探听出来。

  萧韧陪着沈彤一起来王府,在路上时,萧韧对沈彤说道:“上次我晚回来了十日,已经向王爷禀告过了,我是在回来的路上恰好遇到燕北郡王一行人,看到他带的人全都走了,于心不忍,那毕竟是王爷的侄儿,两位小郡主又来了西安,于是我便帮他找了一处栖身之所,让他暂且安身,然后我就回来了。”

  因此,沈彤告诉秦王,萧韧走后,她帮着燕北郡王又打下一处山寨,燕北郡王下定决心不肯再回王府,而杨勤父子忙于应战,暂时还没有顾得上这边,如今燕北郡王手下有千余名土匪,躲在深山老林之中,暂时尚能自保。

  “郡王爷托我给您带来几张皮子,他说如今他能拿出来的只有这些了,请您务必不要嫌弃。”沈彤说道。

  秦王心里一阵酸楚,他从未见过这个侄儿,如果不是燕山北郡王大婚,他甚至快要忘记还有这个人存在了。

  “唉,这孩子也真是可怜,本王听闻他体弱多病,如今住在深山老林里,他的身体可还撑得住?”秦王问道。

  沈彤摇摇头:“我之所以晚回来了几日,就是因为他病了。燕北的山林处处琼枝玉树,景色虽美,但却寒冷异常,积雪要到每年的五六月里才开始融化,九月未到便又飘起雪花。郡王爷自幼长在王府里,何曾受过这种辛苦,他刚到那里就病倒了,之后便动辄就会卧病在床,我想回来都不好意思开口。可他既懂事又倔强,现在天气渐暖,他的身体刚好一些,就催促我快些动身。”

  沈彤说到这里,心中难过,眼圈儿不由自主地红了。

  这是真情实感,在秦王看来尤其觉得燕北郡王可怜。

  沈彤说得对,那孩子既懂事又倔强。

  除了托付两个幼妹以外,没有向叔父求助,避免秦王陷于两难之境,这当然是懂事。

  宁愿住进深山老林,也不想再受杨勤挟持,这便是倔强。

  何况,他还很弱。

  无论是身体,还是能力,燕北郡王都很弱。

  皇家无亲情。

  燕北郡王的懂事和倔强,都是恰到好处,而他的弱,更是恰到好处地中和了他的懂事和倔强,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孤苦无依却又心有气节的孩子……而已。

  秦王心中唏嘘,直到沈彤告辞,秦王依然唏嘘。

  遥想当年,三皇兄年少成名,战功赫赫,是兄弟中的翘楚,那时的秦王还曾经私下里想过,如果体弱多病的太子不在了,父皇是否会将皇位传于三皇兄呢?

  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太幼稚了。

  太子薨逝后,即使父皇没有继而山陵崩,即使父皇有心有力再择传位之人,那个人也不会是三皇兄燕王。

  燕王勇则勇矣,却缺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思及此处,秦王唤来内侍,问道:“慈安庄里的孩子们,挑选得如何?”

  内侍道:“奴婢挑出来九人,七男二女,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只有十一岁,都是聪慧机敏的好孩子,他们的出身来历还在一一查证,此事并非惊动郡主,这九个孩子也不知晓,只是奴婢私底下观察记录下来的。”

  说着,内侍从袖子里挑出一个小册子,双手捧到秦王面前。

  秦王接过小册子,点点头,道:“即使郡主知晓也无妨,实话实说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