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七五同人)[七五]当痞子穿成捕快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180章180(1 / 1)

“怎么会是你的错呢!这都是天意啊!命运弄人,让李宸妃受了这么多年的苦,现在又回报在哀家的身上。”拿着郭槐递过来的白色锦帕擦了擦嘴角,刘太后在其上看到了一丝猩红的血迹。这样的生活,从她醒来的那一个晚上就料想到了。这个身体被毒药毁的再也经不起一丝的打击,无时无刻存在于胸腔之中的血腥味,每时每刻都需要温养的身体,除了容颜不变之外,她就像是一个废人。

“娘娘,别这么说,您会养好的。孙太医说了,只要您放开胸怀、温养身体,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听着刘太后自暴自弃的话,郭槐的眼神也黯了下来,但他还是坚持用鼓励的语气去和刘太后对话,希望能让她燃起对生活的信心。

“行了,哀家知道你的忠心。只可惜,你跟着哀家,估计下半辈子也没有什么出息了。”在郭槐的服侍之下,刘太后立起身靠在了床头。她的头发散乱,却带有一丝我见犹怜的美;她的眉眼虽然没有活力,却并不像生病一般憔悴。只是她整体上的精气神,却再也没有之前的那般昂扬了,拥有如二十几岁一般如花的娇艳,却像是将要垂死的老妇一般。

“娘娘,您说什么呢!奴婢能跟在您的身边,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瞧着刘太后的模样,郭槐转过头按了按眼角,然后又转回来弯着嘴角,递上了刚才放着边上的那一碗粥。

“福气,跟着我的人哪会有什么福气啊!”或许是被郭槐刚才那一通劝说说服了,或许是自己认命了,这一刻刘太后竟然没有拒绝郭槐,而是由着他一勺一勺的喂给自己喝。现在的自己儿子已经没有了,能陪着自己的也就剩下这个奴才,又怎么能让他不好交差呢!而且自己这个身体估计再怎么吃,也就是这么一回事!还是让他安一下心吧!

这么想着,刘太后就吃了小半碗粥,虽不算多,但好歹也是这几日的第一次进食,真的很不错。看着那空了的半碗,郭槐喜得给外面的王喜报了信儿,而王喜又马不停蹄的往宋仁宗那里赶,只为了传递一个好消息。而这样的开端,也预示着他们母子两人,终于有了和好的可能,虽关系不会如同以前那般亲密,但也会慢慢的有所起色。

两个人的关系,就是两个人之间不断磨合的过程。或许有一天你会觉得不舒服,会觉得很难过,但请不要轻易放弃,因为另外一个人,可能也会如同你一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如果你适当的放下,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九十章

“官家,官家,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肯吃东西了!”从永寿宫而来的王喜是一路小跑着进了宋仁宗的大殿,因为事先说过不用通报,王喜是一路畅通无阻,直接跪到了宋仁宗的面前,向他禀明了这个好消息。

“什么?你说母后吃东西了!是真的?吃了多少?吃了什么?”这边的宋仁宗正因为刘太后不肯进食而感到揪心,那边的王喜好消息就已经传到,弄得他是再没有心思去批阅奏折,而是赶紧问明情况。

“回官家,太后娘娘进了半碗清粥,两三口小菜,虽是不多,但最为养人。孙太医说了,如果继续这样进食的话,娘娘痊愈,指日可待。”抬起头,王喜的眼睛在闪闪发光,不难看出其中的喜悦和开心。要知道,这些日子因为这母子俩,整个后宫都处于一种风雨欲来的氛围之中。宋仁宗阴沉的脸,让后宫所有的人都不敢说话,走路都轻飘飘的,生怕哪里不对触怒了这位在爆发边缘的皇帝!现在好了,太后娘娘已经吃饭了,这就证明母子两人已经开始缓和,无论对谁,这都是一个好消息!

“指日可待?指日可待就好啊!走,朕这就去瞧瞧!”因为刘太后吃饭的消息内心而喜悦的宋仁宗这时候已经忘记了那所谓的禁令,而是直接带着人打算跑到永寿宫去瞧瞧。但他没记住,不代表别人不清楚,这刚刚走下楼梯没几步,后边的陈林就跟了上来。

“官家,太后体弱,可能这个点儿已经乏累了,要不要奴婢前去通报一声?”弓着身跟在宋仁宗的身边,陈林把话说的十分委婉。他不说刘太后不一定会面见宋仁宗,而是讲太后身体不好,需要宋仁宗多多思虑一番。这话说的就很艺术了,至少没有当场打宋仁宗的大脸。

“你说得对,朕还是先同母后说一声比较好。”想起之前几次被拒之门外的经历,宋仁宗刚刚升起的心又降了回来,脚步也停住了。他的内心是很希望能去永寿宫看看从小照顾自己长大的女人现在怎么样?但现实就是,现在自己去也不一定会像以往一样被热情的接待。

“那奴婢就先去请示娘娘。待娘娘回话之后,奴婢再回来禀报官家。您觉得如何?”脑子稍稍一转,陈林觉得自己盘算的不错。这样既不伤皇帝的面子,也不上太后的脸面,宫里的宫人也能好过一些。

“那就这样吧!陈林,你年纪大了,就不必多跑了,让王喜去就行。王喜,你看看太后现在是否睡下?如果没有,马上回报,朕前去探望太后。”挥挥袖子,宋仁宗把刚刚到这里的王喜又赶了出去。而在王喜出去的时候,宋仁宗也开始忐忑起来。母后到底会不会见他?他应不应该现在和母后说娘亲的事?假如自己提议侧封娘亲为太妃,会不会伤到母后?

没错,就是太妃。大宋奉行儒学,“礼”之一字更是尤为重要。宋仁宗深知,如果册封李宸妃为太后,必将遭到群臣诘问,也会伤到太后的心。于是他就主动给自己的母亲降了一位,倒不是有亏待母亲的心,只是觉得凡事不应过于苛求。太后这样的尊位,那是先皇的皇后才应该有的,也是刘太后应得的,就算她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一样。除此之外,当年的事还牵扯到太多的人,无论是先皇的冷眼旁观,还是妃子的落井下石,亦或是宫人的见风使舵,追究起来太多人都有错,还不如趁早放下,难得糊涂。至于那个为了保护自己而丧生的寇珠,为了保护母亲而死去的宫人,还是在宫中给立个牌位比较好。那都是救了自己和娘亲的人,生前不能得到应有的奖赏,死后也要让他们得到流芳百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