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我不做丫鬟啦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回归平淡29(2 / 2)

钟慧笑了笑,“我可没这心思,只是在这伊影阁里着实无趣,婉容娘娘走了,就跟往日里一样了,成日里又不用做些什么事,倒是无聊。”

玉书叹了口气,“你呀,前些日子你捡来的那些书看完了?”

钟慧点点头,“早就看完了,只是不知甚解,怕是得多看几遍才能略微理解一二。”

“我倒有个主意。”玉书突然说道,“你往后把书拿来我这里,咱们一起读,指导通了你,我也有良师之感。”

钟慧同意了,也很是高兴能得玉书指教。

原来宫里的五个丫头虽都有了品级,但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是没有央其他娘娘把自己带走,而底下的小丫头,又没有那个能量,几个人就这样相安无事的过着。

此后,钟慧经常将书籍带到玉书房中,两人一同研读。她们互相探讨,分享见解,时光在书页间流转。

丽夫人很喜欢上进的人,见原来送去的书钟慧都看完了,又让春枝送了一批进去。

玉书看着钟慧隔三差五就会出去一次,回来就会带不少书,虽然疑惑,但从来都不多问什么。就像他说的一样,她只求到了平平安安在宫中过活,到了年龄再被放回家。

每年宫里都会开小选,选出一些小官家里的丫头,要么当女官要么当丫鬟的进宫,每三年会开展大选,这就是给皇帝选妃子了,进宫了有没有被皇帝看中的人二十二岁就能自行回家婚娶了。

一天看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书,钟慧偶尔也会觉得无聊,她一直听说秋千很好玩,本想自己也扎一个,但是玉书说他们到底是奴才,虽说这伊影阁未来三年都不会住人,但自己决定扎秋千被发现了还是会被罚,于是就放弃了。

自从上次央求夏太监帮忙之后,钟慧和夏太监的关系越发亲密了些。

其实也正常,夏太监的师傅是长门宫丽夫人身边的管事太监,钟慧虽然没有明说,但丽夫人亲近的丫头多多少少都知道她是为丽夫人做事的,况且春枝也隐隐约约想要让她做自己的接班人,之后在宫里伺候丽夫人。

钟慧到底年纪小,等春枝过了二十二岁也才十八,况且春枝要出宫是因为家里有母亲父亲,但钟慧,据春枝了解释西门出来的,没有母亲父亲,那么留在宫里又有何妨。

春枝早就定好了钟慧的未来,虽然钟慧一直想要出宫赚点小钱,有自己的家庭,但是见到他们这么赏识自己,也觉得继续跟着丽夫人也许更有前途。

前几日,钟慧叫了夏太监帮忙带两本书回来,今天夏太监刚回宫就把钟慧叫了出来。

“你前几日让我给你带的书,诺。”

夏太监抱着三四本,努了努嘴。

钟慧斜了夏太监一眼,倒觉得他这样子更真实一些。

钟慧接过书,扒拉着册子,翻来翻去的看。

“你都买了些什么书啊?”

夏太监也不知道这些书是什么,他也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只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书,只是让掌柜推荐了基本杂记,听到说很好看哦。”

钟慧嘟了个脸,又点了点头。

“那我拿回去看啦,对了,这几日天气热,虫子多,你回去多看着丽夫人娘娘,我这里绣了几个香袋儿,又装了点驱蚊虫的草,你帮我拿回去给娘娘和春枝姐姐。”

钟慧单手抱着书,从袖子里掏了掏,翻出了三个香包递给了夏太监。

夏太监接过,倒问怎么有三个。

“还有一个是给你的,你给我跑腿,拿来谢你的。”

夏太监倒是有些惊讶,笑嘻嘻的毫不推辞的收下了,只说了句感谢。

钟慧拿着书小跑着回到伊影阁,这些杂书也不敢拿给玉书看,好歹现在学过两年字了,自己读书还是能读懂。她沉浸在这些故事的海洋中,跟着玩笑跟着哭。

虽说看着杂记,也不影响她平日里读正经书,她倒是有些天赋,看了几年书就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识了,只是到底没见过宫外的景色,见识略微有些浅薄。

杂记里头偶尔出现一些骇人的场景,钟慧都会吓得睡不着觉,晚间里总会想起唐婉容生孩子那个场景,让她吓到是不是会睡不着觉。

但也不敢给旁人说,那晚的景色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看见,只有自己一个人记的。

每次到这个时候,钟慧就会点起蜡烛,翻出书来看,或者拿出炭笔练字。

这一情况直接致使钟慧房间内的蜡烛和灯油消耗速度异常迅猛,让她每个月所领的俸禄完全无法支撑她度过整整一个月,每每临近月末时,这些物品便会被消耗殆尽。

玉书也知道钟慧的心态,但是她也没旁的话可以安慰,这些事情到底是得自己疏解,只是她平时也不用什么灯油的,就把自己的月俸给了一些给钟慧使用。

钟慧被玉书的温柔所打动,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她决定也要投桃报李,表达自己的心意。于是,她找到了夏太监,请求他帮忙带几枝好看的、从外面进来的绢花给她。

夏太监欣然应允,没过几天便带来了几束色彩鲜艳、姿态各异的绢花。这些绢花都是用纱堆成的,精致无比,仿佛真花一般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钟慧小心翼翼地接过它们,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她自然很开心的拿着这些绢花来到了玉书的面前,将它们递给了玉书,轻声说道:“玉书姐姐,这是我特意为你准备的礼物,希望你喜欢。”玉书接过绢花,感受到了钟慧的真诚和善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温暖的情感,只觉得自己对钟慧好也不是为了让她报答,但钟慧真是用心回报每一份善意。

于是玉书也不推辞,自然而然就收下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