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历史同人] 玛丽苏和三国和金手指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132章 第三章(2 / 2)

  父亲从未给他写过信。

  他从军在外,记挂家中,写信回家时,父亲也从未回过一字,只有兄长代回寥寥数笔。

  后来他也明白了,再写信时,只送与服侍母亲的老仆,家中那么多仆役,总有人识字,能回一封信,告诉他父母是否安康。

  但手中这一封的确是父亲亲笔所写,而且情真意切。

  他慢慢地看,看完之后仍不舍得放手,又重新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待得他终于将头抬起来时,屋内点起了灯。

  饭菜早已冷了,他不在乎,仆役也不在乎。

  “我要如何实现父亲大人的愿望?”

  逯三略有些意外。

  他以为这位小郎君也许会失态,说不定还会嚎啕,他甚至做好准备,若孙潜呼和求救,他必得拔出短刃来控制住他。

  毕竟少年人总有许多记挂之事,如谁家好女,又如功名利禄,尤其是这样的世家郎君,无论降蜀还是归魏,人生又是何等光明。未必能如他一般,一心赴死。

  而且还是父亲写了亲笔信来,劝他去赴死。

  “将军心意已定?”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孙潜说道,“我该如何?”

  “公学取士”在关中世家之间引发了十分不友善的议论,这也并不稀奇。

  在崛起的季汉朝廷里,他们并非最重要的力量,但仍不可小觑,因而诸葛丞相为了安抚他们,也想出了一些缓和的办法。

  比如说……做一篇策论文章,送至相府,若言之有物,文采斐然,亦可被破格征辟。

  即使关中也开始普及公学,但以学识论,比之世家当中最精锐的那一部分仍差得远了。

  因此这种征辟手段简单粗暴的分化了关中世家:那些家中有佳儿,堪为栋梁者,一心要借着这股东风青云直上,重新挤进权力中心;

  而家中只有膏粱纨袴,连策论文章也写不出来的人,诸葛丞相对他们也并不在意。

  总有旧的世家会逐渐没落,也总会有新的豪族或快或慢的崛起。

  孙潜现下需做的,便是“在仆役的哄骗下”用心写一篇策论文章,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仆役偷了文章,悄悄投至相府。

  只要能在相府内见到诸葛亮,接下来便容易得手了。

  “我虽攻读过经学文章,但文采恐怕……”孙潜犹豫了一会儿,“未必能得诸葛亮的垂青。”

  “这也无妨。”仆役说道,“有高明之士襄助您。”

  孙潜吃惊地看到,这名仆役又从怀里取出了一折纸。

  这篇策论该如何考量,看什么经籍,引什么典故,从何处落笔,又该如何收尾,林林总总,写得无比细致。

  甚至连用词当朴实无华这种小事都提醒了他,孙潜一边看,一边不由自主地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