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 280 章 这玉兰花的坠子是...638(1 / 2)

  皇太后的态度,彻底打破了皇帝与大臣们的坚持。原本,大臣以为,皇太后必定站在自己一边,阻止皇帝胡闹。却不曾想,这么亲而一举的就妥协了。

  想来,毕竟人家才是亲母子,哪有母亲站在儿子对立面的。

  皇太后毕竟是妇人之见,眼里心里,就只有孙子。

  几位上了年纪的御史借此请辞,朱翊钧一点不含糊,当日就批了,还赐了银两,请他们早日回乡,安享晚年。

  官员们早就知道,小皇帝在官员请辞,以退为进这件事上,一点不含糊。

  走的都是六七十岁,晋升无望,混日子的老臣。空出来的位置,立刻有年富力强的官员补上,不树朋党、不结宗派,埋头实干,鲜少有官场老头子的世故和圆滑。

  稍微有点政治抱负的,根本不敢请辞,怕一旦走了,就回不来了。

  朱翊钧也不再任何场合提起此事,并下了一道谕旨:凡大小朝会,只议朝政,不谈私事。

  钦天监算了朱翊钧和张若兰的生辰,礼部选出的四百多位秀女,没有一人比张若兰的八字更加与朱翊钧相配。

  因此,朱翊钧特地召见了杨汝常,盛赞他专业过硬,并催促他赶紧把历法新书编出来,不能耽误老百姓耕种。

  礼部开始准备皇帝大婚的流程,婚期定在次年二月。

  朱翊钧本不打算在此事上花太多心思,都交由皇太后和礼部去筹备,按流程办就行。想不到,有些人就是要乐此不疲的给他添堵。

  又有大臣进言,力劝他大婚不可铺张,耗费国库太多银两,应勤政节俭,多为百姓着想。

  这话说得,好像全天下都在过苦日子,就皇帝极尽奢靡。

  朱翊钧反问对方,这几年,大明境内何时出现过大面积灾害?何地闹过饥荒,百姓大规模死亡?

  这几年风调雨顺,各地粮食产量黏连增长,不敢说全国百姓共同富裕,至少与嘉靖、隆庆时期比起来,税赋减轻了不少,绝大多数人也能填饱肚子了。

  就连困扰大明近百年的流民问题,也通过取消从业限制而逐步解决。

  况且,他只是让礼部按流程筹备大婚,何来铺张一说。

  这些言官,先给皇帝预设一个罪名,再苦苦规劝,以彰显自己敢于直谏。

  无中生有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朱翊钧命吏部挑了个偏远地区的贫困县,把这位劝他不要铺张的御史外放。并下旨,三年内,赋税征收考核不达标,直接罢免。胆敢欺压百姓,胡乱增加苛捐杂税,严惩不贷。

  如此,没有人敢再拿大婚之事来烦他。

  朱翊钧给《本草纲目》写了序,拿给李时珍看。李时珍看过之后,当场跪伏在地,给他磕了三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