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风雨大宋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09节(2 / 2)

  契丹人对钱财比汉人看得重,自己孙子流水一样赚钱回家,耶律马六甚是欣慰,觉得比出去当官强得多了。反正契丹人的官场,对家世看得重,耶律不花不出去实任做官,一样也可以做高官。

  看着孙子,耶律马六道:“你问起这事,莫不是打着什么让意?”

  耶律不花笑一笑:“南国的这个杜官人,是个会做生意的。我们与其跟他打生打死,哪里比得上一起携手赚钱?唐龙镇那个地方虽然偏僻,却正当本朝与南国和党项三国之间,是个绝佳的好地方。若是能借着这次交涉,与杜官人在那里做起生意来,不定比并州的毛皮还要赚钱。”

  耶律马六大笑:“乖孙儿,那里可比不得并州繁华之地,地瘠民贫,荒无人烟,哪里有钱可赚!”

  耶律不花摇了摇头:“说起赚钱,阿翁可就不比得孙儿了。赚钱是经商,不是买卖那里的货物,只要别处的货物运到那里就行。依着杜官人的手段,必然会有好路子。”

  耶律马六看着孙子,笑着道:“你打的什么主意?直说就是。”

  耶律不花道:“阿翁可让我跟韩家郎君一起去跟南人交涉,若是说得好了,有钱可赚,此事便就揭过不提。若是没什么油水,由着韩家郎君跟南人磨牙,阿翁这里只是找由头不允就好。”

  耶律马六笑着点头,拍了拍耶律不花的肩头,一语不花,背着手走了。

  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在荒凉的大地上并辔而行,谈笑风生。两人都是出身大族,早就认识。这次耶律不花帮高家奴说服了祖父,尽量以和缓手段解决此次冲突,更是两相愉悦。

  正在这时,前边探马飞奔回来,对高家奴叉手:“大人,前方本有一处水泉可以安营,不想宋军在那里建起堡寨。该如何是好,还请示下!”

  高家奴一怔,急忙催马上前,不多远就看见前边高处一座小城矗立在那里。忙问身边向导:“这里离偏头寨还有多远?宋军怎么会在这里建堡寨?”

  向导道:“回大人,此地离偏头寨还有三十余里。此地有通北方草原的口子,又有水泉,是方圆几十里内的要地。宋军既然重建了偏头寨,必然会在这些关键地方建堡。”

  寨堡是宋朝在边境地区的一种军事体制,州县辖寨,寨下辖堡,共同组成防御体系。寨不但是规模比堡大,驻的兵马也多,更重要的是有粮草和军事物资的储存,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坚守。以寨为中心,一般会在周围的要地建堡,互为依托,实现对广大地域的控制。遇到进攻,堡不断可以迟滞敌人,还可以给寨预警,留下战争准备的时间。和平时期,可以控制交通要道,查禁走私之类。

  三十里恰好是一日之程,偏头寨建好之后,在这里建堡是理所应之事。

  高家奴看着前方新建的城堡,脸色阴沉下来。没想到宋军重建了偏头寨不算,还向前伸出,连这里也控制住了。他虽然对这一带的地理不熟,也知道这堡不是随便建的,应该是一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这处小城堡正当向北方草原大道的路口,位于山梁的口子处。山梁向东南延伸,依着走势,一直到陈家谷口,连接雁门关。陈家谷口一带即是天池,另一处草原进入并州的路口。

  耶律不花催马上前,看高家奴脸色难看,笑着道:“六哥面色不快,因何烦恼?”

  高家奴道:“这处寨堡建得突兀,正当北去大道,若被宋人占住了,于本朝不利。”

  耶律不花道:“六哥,适才向导说得清楚,此地离偏头寨只有三十里路,一日之程,宋军岂会不在这里建堡?不建这些,他们重建偏头寨又有何益?我听说,南北两朝依分水岭划分境土,此地不正是离分水岭不远?你看,那边水流入黄河,另一边水流入桑干河,宋军尚有分寸。”

  高家奴摇了摇头:“依分水岭是不错,可要看哪条河,哪座岭。”

  耶律不花道:“这里难道还有两条河?自然一是黄河,另一条是桑干河。”

  过了好久,高家奴才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大河委实是这两条。唉,只是这处寨堡,扼住北去大路。宋人占了这里,若有战事,可由此直去丰州,有些烦恼。”

  耶律不花浑不在意地道:“南人懦弱,只是防本朝南下而已,难道还敢出兵去攻丰州?后边的大同府和朔州,那是死地而已。偏头寨三十里以内,说起来是宋人境土,我们不必自寻烦恼。”

  澶州之盟后,宋朝和契丹在这一带虽然没有详细划分边境,大的原则是,都同意以分水岭为界。华北平原的水系,大的就是无非是黄河和海河,两者的分水岭恰恰就在这里,历朝的长城也建在这里。

  杜中宵重建偏头寨不久,花费大力气在这里建堡,不是无的放矢。一是占住了北去的路口,以后有了机会,可以从这里北上进入大草原。另一个,也由此废掉了宁边州。

  契丹人的宁边州,便是依靠这里跟朔州联系。被蕃部攻破之后,宁边州已经废弃,杜中宵占了,便可防止契丹人重建,免了以后的麻烦。重建的偏头寨并只是一处寨子,延伸出来的这些小城堡,控制住周边的要地,才是最大的价值。

  高家奴说的不错,以分水岭划分边界,到底是哪条河哪座岭,猫腻就多了去了。不以干流,而以各条小支流蚕食,是契丹人的想法,建起堡寨,就断了他们的念想。

第90章 自去收埋

  偏头寨里,杜中宵对王凯和张岊道:“契丹人已经到了,我们前去迎接,也是好客之意。”

  王凯道:“来的是契丹安抚使司的官员,还是知军前去迎接的是。我们隶属于军马司,不好参与此事。左右人在这里,有事知军知会一声,我们一起商量就是。”

  “也好。”杜中宵也不勉强,起身出城,去迎接耶律高家奴一行。

  边境冲突,向由两国的安抚使司对等谈判,这也是郑戬表奏杜中宵为经略安抚司判官的用意。衙门的名称为安抚,表示以和平为主,目的是维持现状。而经略司,顾名思义,则以开拓进取为主。虽然到了现在宋朝边境都是两衙门合一,挂两块牌子而已,但面对不同事情,要使用不同的身份。

  边境冲突,一般是安抚使司和地方官联合谈判,现在杜中宵是两个身份合一。杜中宵注意到,契丹来人中,并没有朔州的官员,只有安抚使司和西京道,他们是以和为主。

  出了寨城,杜中宵带着随从一路北行,到了十里之外,接到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行礼毕,互相查看了公文,一起回到寨城来。

  看看天近傍晚,杜中宵对耶律高家奴道:“天色已晚,我在城里面备了酒筵,为使臣接风。等到明日,再详谈此次边境的误会。使臣远来,正当在城里多住些日子。”

  高家奴道:“此次事体非小,安抚使司上下等着我回去交命,不好耽搁太久。”

  杜中宵道:“不差几日。正是事体非小,我们才要仔细议论。”

  一边说着,一边进了城,寨中官员已经迎在寨厅之外。

  进了寨厅落座,上了茶来,杜中宵道了辛苦,礼节性地问了高家奴一路上的情景,坐着闲谈。

  旁边的房间里,王凯和张岊相对而坐,就着一盘羊肉闲坐喝酒。看窗外契丹近百人各自忙碌,王凯道:“契丹人来的不少。看来北次之败,他们着实重视。”

  张岊笑道:“一战折了近千人,连个水花都没打起来,岂能不重视!”

  王凯笑着点头:“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我身上,也着实不知该如何处置。蕃部倒也罢了,那三百契丹正兵,可不好交待。说起来,杜知军吩咐沿路上冻饿而死的契丹人,就让他们在那里,我们不收拾。过了这些日子,也不知道被虎狼吃得还剩多少。”

  张岊道:“知军的意思,是让契丹人自己去看,他们的人是自己饿死在路上,非关我们的事。这种景象他们看了,谈起来也对本朝有益。”

  王凯觉得杜中宵对此事的善后挺有意思的。在契丹人深入宋境的时候,宋军不主动进攻,一直给他们留着回去的路,让他们不致于狗急跳墙。而有可能获得补给的路线,全部堵死,让他们自生自灭。等到全军覆没之后,宋军就只作不知道,任由契丹人保持着原样。现在谈判的契丹人来了,只是收尸,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不知道杜中宵会不会收一笔烧埋银子,王凯摇了摇头。

  后衙备好酒筵,杜中宵请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赴宴。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举杯:“使臣远来辛苦,且饮一杯。”

  放下酒杯,高家奴的脸色有些缓和,道:“天寒地冻,饮一杯烈酒,身上立马暖和许多。本朝这两年也有烈酒在卖,却总是不如南朝来的醇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