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风雨大宋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202节(2 / 2)

  从封建军队转变为后世说的近代或者现代军队,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容易,是因为核心在专业化管理,职业化军官。此时别说军官,就连士卒都是职业的,而且这个职业是强制一辈子,连没有转行的机会。说难,一是培养专业化的军官难。杜中宵也只是有个概念,到底军中要分为多少专业部门,各个专业部门的职权,怎么执行,心中都没有底,一切要从头做起。再一个,专业化管理,破掉了军中顽固的封建传统,必然会有反弹。营田厢军还好说,不是正规军队,推行到禁军就难了。不但是各级军官会反对如此做,皇帝的想法更加难说得很。

  专业化管理的官队,权力是在武职官僚手中,与以前大大不同。大宋皇权的基础是军权,皇帝能不能适应这种转变,重新找出控制军权的办法,那可难说得很。

  而军队管理专业化,形成武职官僚,文武分途就会更加严重。此时已经成为通常做法的文官为帅臣用兵的现象,就失去了基础,文官慢慢失去了带兵的机会,说不定还会引起文官反弹。

  用文官为帅,实质上是官僚掌握军权的努力,而不是以文统武,更加不是崇文抑武,那些都是官僚是文官身份附带来的。出现武职官僚,自成体系,当然不会允许文官来插手自己的事务,从此文武殊途。

第185章 地方矛盾

  十三郎提着一瓶酒,迈着大步,到了自己住处旁边的院子,高声道:“姚指挥使可在?”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房里出来,道:“原来是十三哥来了,快快请进!”

  十三郎进了院子,跺了跺脚道:“这才还没有出十月,天气就这样冷了。这个样子,今年岂不是要下雪?自到襄州来,还没有见过雪呢。”

  一边说着,一边随着姚指挥使进了房里。

  这个年轻人名为姚守信,原来是厢军中的一个指挥使,随着到了襄州营田。他小时候进过学,能写会算。到了营田务之后,对于算学极有天分,学业之精罕有人比。自从厢军开始教阅,成立专门炮兵,姚守信表现出了天赋,一直是炮兵教头。军中广设学校,他专门负责炮兵教学。

  十三郎是骑兵教头,两人住处相邻,经常一起喝酒。今日天气严寒,军中无事,十三郎便过来找姚守信喝酒,说些闲话。

  进了客厅分宾主落座,姚守信道:“我原是南边郢州人,自小长在这里,后来才入厢军。这里虽然冬日并不严寒,有的年份,还是会下雪的。与原相比,这一带的湿气重,下起雪来格外寒冷。”

  十三郎道:“这样冷的天气,都不想出门。不如我们去买些熟肉,一起喝酒如何?”

  姚守信道:“可是不巧,我家里没有吃食了。左右要出去买,便去外面喝便了。近来河边开了一家酒铺,卖的酒有力气,人人都说不掺一点水,极是良心。他那里有诸般吃食,我们去吃一遭如何?”

  十三郎本不想出站,听如此说,只好答应。

  两人出了门,一路到了镇上。刚刚进入镇子,就看见一个汉子挑着一担香蕉,沿街叫卖。这是杜中宵在香蕉成熟时专门从荆湖南路买来,存到现在的。通了火车,货物一日就可以到开封府,这个季节开始大量卖到京城。京城里零售据说一斤超过了两贯以上,极是赚钱,营田务批发出去都要几百文一斤。

  为了储存香蕉,杜中宵专门在樊城外挖了巨大的地窖,存了几十万斤。这一个冬天下来,仅仅靠卖香蕉,营田务就可以赚二三十万贯钱。再加上椰子之类其他新鲜水果,营田务下年的钱颇为充裕。

  没有各种化学药剂,长时间储存水果可不容易,特别是南方的水果。杜中宵试了几次,才试出用地窖密封的办法,一部分水果可以储存。这是现在营田务的独门秘技,利润极是丰厚。

  铁路一通,很多物产就可以长途贩运。襄州这里冬天也可以种一些菜,种类虽少,在中原却极是难得,都是现在火车运输的大宗物资。本地产的名贵鱼类,低温容易存活,同样靠铁路运往北方。

  十三郎和姚守信到了河边一个酒铺,一起进去。此时天尚早,没有几个客人,小厮正趴在炭火边上打盹。两人寻了座头坐,十三郎高声道:“主人家,过来招呼客人!”

  小厮一激灵站起来,急忙跑到桌前,道:“客官要些什么?我们这里有好酒,还有熟肉。”

  十三郎道:“热一角酒来,再来一盘肉,其他菜你酌情上来。”

  小厮答应,飞快地跑到后面去了。

  不一会酒肉上来,十三郎和姚守信吃喝一会,说些闲话。

  见姚守信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十三郎道:“哥哥今日寡言少语,莫不是有些心事?”

  姚守信叹口气:“兄弟问起,不好不说,最近家里一桩难事,让我极是烦恼。少年时我在家乡常喝酒使气,常常惹出祸事来。十七岁的时候,不合打伤了人,才走到颖州入军中。得上司赏识,一路做到了指使。到这里营田之后,便就派人去郢州打听家人下落,一直没有消息。直到前些日子,才知道我离家没有多少年,双亲便就故去。两个哥哥,一个到荆门军为人做个小厮,另一个到附近宜城县做些小生意。我接了两个哥哥来,出些本钱,让他们在樊城镇做些生意,倒也还红火,这几个月颇赚了些钱。”

  十三郎喝了一口酒道:“如此不好么?一家团聚了,快快活活。”

  姚守信摇摇头:“等到赚了钱,二哥才告诉我,数年之前他已经成亲了。因做生意亏了本钱,不得不把嫂嫂典卖出去,到宜城一个员外家里做佣,签了五年契约。现在手中有了钱,便想把嫂嫂接回来,一家团聚。不想那个员外只是不肯,必要我嫂嫂在他家做满五年才肯放人。哥哥去了一趟宜城,向衙门递了状子,也全无用处。当时签的实契,除非那员外愿意,不然这五年是必须做完的。”

  十三郎听了之后一拍桌子:“那里的县令好不晓事!你是现在军中炮兵教头,营田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样一件小事,那县令也不给面子么?哥哥不必忧心,只要提举一句话,必得嫂嫂回来!”

  姚守信只是摇头:“兄弟,坏就坏在我二哥与人家签了实契,那人不愿意,有什么办法?我正在找人通融,哪怕多赔那一家些钱,能把嫂嫂接回来就好。再者说了,襄州新任的马知州,明习法律,最重律条。我想过了,提举就是愿意出面,此事也办不成。”

  实契一应手续俱全,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就必须执行。签了五年,就是五年,没有办法。别说一个军中教头,还有进士因为家贫其母给人为佣,中了进士之后想赎回,未到期主人就是不许。碰到好说话的官员,杜中宵帮忙说一句话,由官方命令毁契,倒是可以把人赎回来。问题是新任的襄州知州马寻,本是毛诗明经出身,对于案件特别较真,十之八九是不成的。以明经做到这个地位,必然小心,如果判了可以未到约就可以赎回,那个员外闹到上司去,对他的前途不利。

  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听姚守信介绍着情况,十三郎好大不耐。喝一口酒道:“一个乡下员外,如此不知好歹,又不是不赔钱给他,何必如此难为人?哥哥,左右宜城县离此不远,我们教的人里,也颇有几个在那里营田的。等到过两日挑个清闲日子,我们带了人,到那个员外家里走上一遭!”

  姚守信道:“兄弟,我曾经去过了。那员外极是难说话,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没用的。”

  十三郎想了想,愤然道:“既然他软硬不吃,我们便用些手段好了!”

  姚守信吓了一跳:“兄弟,可使不得!宜城不是枣阳,可不是营田务说了算的地方。那些州县里因为营田务划地自治,与地方的关系可没有那么融洽。被他们抓住把柄,会出事的!”

  十三朗满不在乎地道:“哥哥不必担心!此事便交予我了,过两日走一趟宜城,会一会那什么鸟员外!我们到这里营田,地方得了多少好处,一点小事也不帮,还有什么说的!”

  见劝不住十三郎,姚守信不由担心。虽然有杜中宵在后面撑腰,十三郎不会出什么事,但真要惹出事来,其他人的惩罚可少不了。自己一点私事,连累了众人,就不好了。

第186章 夫妻相见

  十三郎收拾整齐,别了一把解腕尖刀在腰里,就要出门。一边的陈硕道:“教头,可不敢带刀!我们只是去吓一吓那个员外,最多拿条棍子即可,难道还怕他家里的人把我们打跑么?一带了刀,真起了事端这就是凶器,说不清楚了!”

  十三郎想了想,把尖刀取了出来,道:“你说得对,此次不能带刀。一个乡下员外,我一只手就打倒他们全家,带武器做什么!好,你去招呼其他人,我们这便出门!”

  陈硕道:“要不要知会姚教头?此次终究是为他家办事。”

  十三郎道:“不必了!姚教头做人一向谨慎,怕他又说闲话。我已知会了姚二哥,让他带着我们到宜城去。只要让那员外看看,惹了我们这些做军的,没有好果子吃,就尽够了。”

  陈硕点头称是,出去招集了几个正在这里学习的汉子,到镇上寻了姚二哥,一起出了镇子。众人向西过了鹿门山,一路南下,沿着汉江而行。

  宜城县在襄阳县正南,汉江边,地瘠民贫,物产不丰。因为临汉江水道,县城依码头而建,尚算繁华。县境内有楚王迁郢时的旧址,文物古迹众多,记述着这里在春秋战国时的繁华。

  这几天欲发严寒,地上铺着白霜,杂草变得脆硬,踩在上面吱吱哑哑响。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只有汉江上偶尔驶过一两条小船,显得甚是孤寂。冬天枯水季节,这一段漕运的已经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