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风雨大宋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345节(2 / 2)

  韩琦道:“太尉带军连下西寿监军司和应理,所向无敌,需要修整,难道是伤亡不少?”

  刘几摇了摇头:“太尉多虑了。党项都不是强兵,人无战意,一鼓而下,哪里有什么伤亡。只是现在全军建制混乱,将领不清,必须重新整过。前两战都是我亲自督战,哪里能一直如此?”

  韩琦不知道刘几军中情形,道:“无妨,太尉可在应理先行练兵,我带大军过去还需些日子。”

  赵滋是从随州就一直是刘几的属下,道:“自从全军整训,禁军换了枪炮,不过听说编制等等并不顺利。太尉要整军,莫不是因为此事?”

  刘几道:“此事一言也说不清楚,以后再说吧。总之现在大军,聚在一起,还怕各部生隙,惹出事来。一旦分兵,又怕军令不行,着实让人烦恼。”

  韩琦道:“太尉,实不相瞒,自朝廷决定动兵,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你们一路,从镇戎军到现在的驻地,不过数百里,行进速度确实说不上快。”

  刘几摇了摇头道:“以前在随州练兵的时候,杜中丞要各军编制划一,军中许多官职。当时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心中许多腹诽。后来到河曲路时,连战连胜。除了守唐龙镇死了刘淮,诸事顺遂,也感觉不出来那么做的好处。现在整训过的禁军,与当时的兵马不同,编制只到指挥,以上临时编列。才知道当时中丞的苦心,实在无穷好处。不要说过仗的时候,就是平时行军,不管是安营扎寨,还是分配粮草,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端。还好军中将领官吏不缺,候上些日子,我整顿一遍,堪堪能用吧。”

  赵滋听了不由皱起眉头:“听太尉的意思,整训完的禁军,除了换枪炮,岂不跟从前一样?”

  刘几道:“不能够说一样,整训完之后,军中的将领官员还是配了的。虽然出镇戎军的时候,狄太尉把大多数人都留在了那里,军中还是有一些。”

  整军时韩琦是枢密使,当然知道这些事情。不过军中事务,当时多是狄青做主,韩琦说了算的是军中大计,而不是这些细节。听刘琦说起来,心中大致明白,军中有哪些麻烦。

  以营为基本单位,比原来扩了一倍多,基本每营一两千人,其实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一般作战,一两千人就能应付,这也是前线一城一寨中驻扎的大致人数。但此次出兵三十万,这种编制就显得特别混乱了,挤在一起,每日里矛盾不断。而且没有上级的协调指挥,各军不服,不知多少事端。

  狄青带着这样三十万大军前行,没有出事,已经是难得。只是麻烦的是,党项失去了野战优势,不再逐次抵挡,而是聚集大军于灵州,导致宋军也没有分兵的机会。

  刘几对狄青不满,就是因为现实战局,要求宋军迅速向前展开。而狄青却习惯于旧的制度,非要三十万大军在自己掌握之内才放心,造成了许多问题。进展缓慢,迟迟没有胜利,招致不满。

  赵滋道:“不知狄太尉那里会如何?听说已经攻破了韦州,攻灵州再无障碍,不知会不会突进?”

  刘几摇了摇头:“不会。狄太尉估计,党项这几年铸的炮都在灵州,那里又聚集大军,只怕是不好攻取。而我军的重炮要运到城下却不容易,葫芦川虽然宽广,却没有大道,很难行进。是以准备攻下鸣沙后,在那里修整全军,把镇戎军出葫芦川的道路修好。”

  韩琦道:“不知道要怎么修?数百里路,并不容易。”

  刘几道:“初时准备把铁路修好,朝廷实在忍受不了那么缓慢,命改为大车道。粗略估计,得要几个月的时间。道路修好,重炮运出来,想来就春暖花开了。”

  韩琦听了不由皱起眉头:“春暖花开?那只怕有些晚了。灵州正在黄河岸边,周围俱是水泽。等到黄河化冰,那里根本就行不得大车,也不适宜大军行动,就只好再等冬天。”

  刘几道:“听说灵州城池险固,只是不知道其到底如何。”

  韩琦道:“灵州是古之名城,在黄河岸边。其地势选得极好,黄河泛滥时,周边俱是沼泽,惟有灵州城不受影响。要到那里,只有一条路,有十几里远。现在冬天,黄河冰封,正是围城的时机。一旦错过了,就极难进攻,只好等到来年冬天的时候,才有机会攻取。”

  赵滋道:“如此说来,狄太尉的打算,还是要等来年冬天攻灵州?三十余万大军,在这周围百里的地面上,枯坐静等,朝廷自然不满意。依我说,不如迅速进军,先把灵州围了再说。”

  韩琦道:“如果没有重炮,一旦攻灵州不利,等到春天一来,还是拿灵州没有办法。”

  听了这话,几个人都觉默下来。现在已十二月,北方的冬天虽然长,二月的时候也该化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狄青能不能把来州攻下来?如果攻不下灵州,就只能跟党项在那里对峙。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修铁路到鸣沙呢。

第62章 分兵而进

  崇政殿里,杜中宵与几位大臣坐在下面,奉命来此讨论政事。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西北战事,其他事情与战事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贾昌朝道:“自韩太尉攻占凉州,刘几占应理,道路通了,消息比以前快了许多。前几日,狄太尉带兵破韦州,大军自去占折姜会、清远、缚乐等城。狄太尉亲率中路大军,直去鸣沙。”

  文彦博道:“何时攻下鸣沙?狄太尉打算什么时候攻灵州?”

  贾昌朝道:“大军行进,容不得半点疏忽。特别是现在军中用枪炮,少不了弹药,更要谨慎。预计五日到鸣沙,略做布置,十日内可下鸣沙。”

  文彦博叹了口气道:“太尉,现在已经是腊月,再过半个月就过年了。若是如此,到灵州城下准备攻城,已是正月中旬。那里再冷,二月也该化冻了。那一断黄河,冰化的时候有凌讯,到时灵州城周围一片泽国,大军怎么能够待得住?真正攻城,就到夏天了。”

  贾昌朝道:“相公,不如此,又有什么办法?灵州是西北坚城,向来难攻。更不要说,党项集中了全国精锐,在那城周围。只要攻下灵州,党项就再无法支撑。”

  文彦博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道:“太尉要知道,三十余万大军,供应粮草可不容易。为了向前线运输粮草,狄太尉调集了铁路线周围数州民夫,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赵祯道:“西线韩琦,三万军自星星峡出兵,两个多月行军两千余里,破五州。狄太尉所部三十万大军,却只进两三百里,取两军司,是不是行军太慢了。”

  贾昌朝道:“陛下,本朝大军聚集镇戎军,党项没有办法,相当于放弃河西数州,才会如此。”

  一边的欧阳修道:“党项在灵州之外,并没有大军。是不是可以命狄青分兵,如韩琦所部一样,先取周围小城。如此,行军也要快一些。”

  枢密副使田况道:“内翰,韩琦所部是赵滋的百战精兵,非镇戎军各部可比。要分兵,只怕会出乱子。据枢密院所知,狄青军中,粮草弹药分配运输没有那么方便,不好分兵。”

  欧阳修道:“为何刘几分兵五万,并没有什么?”

  田况道:“刘几上奏,要在应理修整一个月,并不是没有什么。最后如何,尚未可知。”

  赵祯见议论不出个结果,对杜中宵道:“中丞曾帅河曲,对战事熟悉。现在前线这个样子,该当如何?强令进军,怕出乱子。一直拖延,钱粮委实可虑。”

  杜中宵捧笏:“陛下,臣以为,前线战事当然是前线将帅清楚。没有特别理由,还是由狄太尉指挥的好。打仗哪有不耗费钱粮的?只要破了灵州,灭了党项,一切就都值得。不过,韩琦破了凉州,赵滋余部可以进入河西,其三万军兵可以继续进攻。可以命其带兵入应理,伺机进攻峡口,威逼兴庆府周围。现在党项军野战不如本朝,那便充分利用这一点,先把兴庆府和灵州之外的城池,占了再说。”

  赵祯犹豫道:“韩琦三万人,加上刘几所部,也不过八万人。让其深入党项,是否大胆了些?”

  杜中宵道:“陛下,现在党项根本不敢与本朝野战,怕他们做什么。党项在兴灵两州的兵马,不足二十万人。灵州七万,兴庆府十万,其余各州兵马实际不多。韩琦所部八万人,已经横行无忌。”

  狄青又不是傻子,韩琦站凉州后,对他的刺激必然是很大的。但对分兵依然小心翼翼,必然有些不得已的理由。禁军与改革的矛盾,大部分都纠结在他所部里,许多事情不为外人所知。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刺激他的好,让他自己指挥作战。

  有镇戎军铁路在,宋就可以支撑这三十万大军,多打一年并没有什么。惟一担心的契丹,在韩琦到凉州后,也没有那么紧迫了。大不了命韩琦扫荡党项小城,带兵去河曲路就好了。狄青求稳,就把兴灵两州留给他,慢慢收拾。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把军队改革过来,不能强求。

  贾昌朝道:“杜中丞帅河曲,连战连胜,敌国闻之无不丧胆。其所言甚有道理,可以命韩琦沿黄河以西,扫荡党项各城,取顺州、静州,隔断灵州和兴庆府道路,慢慢攻取。”

  杜中宵道:“只要党项不敢出城野战,兴灵两州实际不需要留那么多兵马。隔断两州后,韩太尉可以带大军北上,回到河曲路。契丹那里,据闻耶律重元有求和之意,耶律洪基不许,才一直僵持着。韩琦带大军回河曲后,再补充一部兵马,有二十万人。如果契丹生变,可以乘隙去取云州。”

  赵祯点了点头,对贾昌朝道:“太尉,党项未灭,就取云州,可行么?同时与两国开战,本朝兵马钱粮是否可以支撑?整训过的军队大部在攻党项,其余各部,可还充足?”

  贾昌朝捧笏道:“回陛下,这几年整训过换了枪炮的军队,多是在攻党项。河东和河北两路二十万兵马,大多还没有整训,也没有换装枪炮。要与契丹作战,需等灭了党项,才有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