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谁料皇榜中状元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第13章13(1 / 2)

时隔三年,连华又一次来到礼部贡院。

贡院乌头门之后,彻上露明造的棚顶沿着东西方向架设开。

顶梁柱用朱红漆,斜袱斗拱五彩遍绘。

大堂如一张巨大的棋盘,红木几案整齐摆放其中。

考场最前方是主考官的座位,右侧摆放铜漏,左侧摆放金铃。

连华跟随队列来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微微侧过脸,余光瞥了一下后面的那位仪表堂堂的人。

那人是袁万舒,翰林院学士的公子,别无所长只因为长相英俊被帝姬李静吾相中,京中不少人认识,所以,这次代考的手法与上次略有区别。

袁万舒本人是一定要到考场露面的。

为了让连华也能入场,宣王府长史贺殷从国子监众多生徒中找来一位年轻的考生即杨金宝,通过金钱利诱,让其这次先放弃等下一届再考。

连华于是以杨金宝的身份顺利进入考场,然后在考卷上写袁万舒的名字,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代考。

随着考试开始,考场渐渐安静下来。

笔尖划过卷纸。

考官轻而缓的脚步时而近时而远。

第一场帖书考完,考官来收卷,然后下发第二场墨义的题卷。

连华端坐在考场正中,抬起头,从容地看向主考官的座位。

该年的主考官是时任礼部侍郎的祝远。

祝远身穿绯袍正襟危坐,头顶戴着乌弁,两边长达一尺的展脚巍然不动。

主考官交椅的背后是一张从房梁落到地面的巨大木雕屏风。屏风中的丹顶鹤栖居于高岭松柏之上睥睨山谷云海,正如祝远此刻严肃的表情。

谁都想不到,这位眉目端正如画的主考官大人在自家宅邸见到怜玉之时,私下是怎样的诚惶诚恐。

一个月前,连华以探病为由敲开祝远的房门。

祝远为避嫌才对外称病,待见连华立刻就从床榻上爬起来迎接。

——“还请公子在宣王殿下面前多为本官美言几句,上一回实在是老眼昏花没看清楚,绝非故意为之。”

连华望见桌前供着一尊玉石所雕观音菩萨坐像,像前的釉炉中插满红香。

“祝大人。”连华笑道,“看来在我之前还有很多人来你这里烧过香。”

“惭愧,唉,惭愧。”祝远苦着脸道,“家中没钱,只买得起这一个香炉,不管什么人都往里插,所以显得挤了些。”

连华洗过手,抽出三支香,态度恭敬道:“既如此,请祝大人教我,我怕手拙把这炉子打翻了,弄得大家都没办法拜神仙。”

祝远长叹一口气,按住连华的手:“公子你真是通情达理,礼部主持科举,有些人仗着权势上来就要考题要改卷子,本官不答应吧显得不讲人情,可若这里答应那里也答应,到头来还是全都得罪,真难呐。”

连华道:“大人放心,宣王绝不是那样的人。”

祝远笑道:“是啊,守规矩才好,来,本官教你如何插香。”

火星亮起,满室熏香。

观音在香烟缭绕中更显仪态闲雅。

连华拜过神明,从此通晓了场面之下的规则。

舞弊的形式多种多样,从环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在考前贿赂考官泄露考题、在考试中抄袭及代考、在考试之后干预考官评卷这三类。

由于机构人员有限,实际组织科举时礼部只负责拟定政令,再是由国子监根据政令选拔一批文士担任各司考官,集中进行出题、监考、阅卷。

出题过程中,一位出题考官只负责出一部分题目,总成的题卷由礼部交圣人审阅后封缄存档,临近考试才印刷。

这里面就有条不成文的规矩——礼部官员为了自己能站稳脚跟,绝对不会把总成的题卷以任何形式泄露出去。

因此,通过考前贿赂出题考官的方式,考生只能窥到考卷的一小部分。

阅卷过程采取糊名制,阅卷考官想辨别目标,要么掰开封订从缝隙窥探,要么与考生约好在卷面做特殊标记,不仅时常出错,而且为了不留下罪证,即使顺利认出目标的卷面也只能小幅度改变评卷结果,无法大删大改。

如是,靠贿赂考官动手脚的方式不一定行得通,在考场上携带纸条或偷看他人答案容易被发现,所以最为体面且有效的方式就是“一条鞭”。

一条鞭不需要上下疏通关系。

对于外地考生,京城少有人知道其长相,鞭手直接冒名顶替即可。

对于开封府本地有些背景的考生,就找另外一个不出名但有考试资格的人给鞭手做假身份,双方入场后在卷面互相写对方的姓名,也很轻松。

一条鞭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只在于鞭手。

鞭手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当的。

做鞭手的报酬的确丰厚,但身世清白的人如果自己能考中功名,大部分还是会选择入仕,只有商、娼、优、卒、隶及罪犯之后等注定无法进入官场的人才会愿意为钱去做鞭手,而这类人中读书写字的本就不多,更不要说考中进士。

这样的人,甚至比金榜三甲还难得。

铃声响。

连华把目光从祝远身上挪开,执笔蘸墨,在第二张墨义的卷面写下名字。

白卷落墨。

考场的另外一副模样在他心中缓缓铺开。

后排坐的人是胡八卷,其前左右分别是三位初出茅庐的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