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星际良民路子野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封锁(1 / 2)

蓝星,A大学,废弃的老校区前。

13:00。

数百量黑色厢车,排成长龙疾驰而来。热浪滚滚,漫天烟尘,惊起野物无数。

车上印着“星球物理研究所”字样。

吱!

急刹声起,黑色的轮胎印连成两条直线。

车辆陆续停在了校区门口,集结完毕。

“封锁!”

装满了天线和探测器的指挥车上,发来命令。

集结的车辆迅速散开。

车辆以百米为一个节点,散布在老校园的外围墙壁前。

他们将老校园封锁起来。

指挥车的门被人推开,车上跳下来两位全套防护服的研究人员,手上拿着探测设备。

他们衣服上“高级研究员”字样,在沉闷的天色中微微反光。

其中一名研究员,小心翼翼的将探测器伸到老校区中。刹那间,探测器发出了尖锐的啸鸣声。

研究员迅速缩回了手,如同被电击一般,。

“地磁读数多少?”

“5000高斯……”

“……”

数字一出,两人即便穿上了全套防护服,也忍不住身躯一震。

二人慌忙逃回了车里。安装了多层屏蔽措施的指挥车,才能给他们一点安全感。

“平时地磁是0.5高斯,现在5000高斯……一万倍。”

“疯了,比上次地磁暴发还高了5倍……”

“慌什么?!”

威严的声音响起,发出声音的却是一个身材窈窕的女人。与穿着全身防护装备的研究人员不同,她身着修身的黑白配色常服,勾勒出曲线的同时,亲肤的面料却让人穿着舒适;简约的款式略显成熟,却恰好遮盖了她的少女仪态。

审美和理性,在她身上达到了完美平衡。却没有人注意到,这是一套维登的高级定制成衣。

“封禁老校区的要求,通知学校了吗?”

“通知了。”

“具体?”

“通知了所有领导、学工等各个单位,由院系负责人督办,辅导员通知,实时汇报进展。通知名单在这里。”

A大学近期一共爆发了三次地磁爆。

前两次,星球物理研究所要求校方,按照寝室和学生人数进行了清点。临时停课,并将宿舍楼进行了封闭管理。避免意外发生。

这一次,因为是第三次磁暴出现。

为避免引起恐慌,物理所没有选择封控新校区。而是联系了有关单位配合,派出车辆和巡查人员,直接将老校区封锁起来。学校内部则交由校方自行通知维护。

研究员将手上的一张表格递给了女人,表格上标注了各级责任人,下到辅导员。

女人拿起来仔细核对,之后才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她又开始处理另一件事务,雷厉风行。

“布控车辆部署到位了吗?”

车内监视屏前,另一名研究员看着地图上的满屏幕绿点。

“到位了。”

确认一切都已安排就绪,女人扶了扶金丝眼镜,稍微松了口气。

……

金丝眼镜的女人,看了研究员一眼,有些嗔怒。

“又不是第一次了,慌什么。”

研究员见她放松了下来,他自己这才敢舒口气。他拿起地图,用手指着上面的标识。

“1月24号第一次,方位在这里……”

“4月13日,第二次,在这里……”

随着他手指划过,车内众人很清楚的看到了地磁爆发地点的轨迹。它由原本的随机散射,逐步往城市靠拢,最后停留在大学旁。

最后,在A大学,数月间连续爆发了三次地磁。

地磁暴发的路线,太诡异了。

它调整轨迹时,被操纵的痕迹也太明显了。

金丝眼镜女人,她曾怀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但在和高能所的专家讨论后,大家得出结论:这绝不可能是自然现象。

如果不是自然现象,那就真的只能是人为了……或者,另一个文明所为。

可问题是,谁能操纵它?

太阳耀斑或日冕抛射物,无法引起超强的地磁爆发----只能是超高能宇宙射线,而且还需要在较近的距离发射,且直接命中星球才行。

金丝眼镜女人大脑中思绪万千。

“谁能操控宇宙射线,以星球作为靶子?

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才能发射这样强烈的射线?还是对方直接操控了磁星、或星系中央的黑洞来定向释放带电粒子束?

即便有这样的文明,它们用粒子束轰击蓝星的目的是什么?”

她心里没有答案,眉头皱得更紧了。

……

指挥车内陷入了可怕的沉默。

一名研究员,忽然忍不住弱弱地说道:“其实我觉得……”话没说完,他又住口。

看他犹犹豫豫的,女人瞪了他一眼:“有话直说!”

“我感觉,我感觉像是有人在用高能宇宙射线找什么东西……也许是,找人?”他弱弱地说道。

“哈?”

另一名研究员嗤笑一声,说道:“你的意思是,有外星人,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控制某个遥远的脉冲星或磁星或黑洞,不停地往蓝星打射线,目的就是为了找人?”

“我们是科研工作者!”他振声道。

但随即,他话锋一转,沉吟道:“如果用这种方式找人,那他必然也是一位超级强者,而不是超级文明。”

“搞不好,黑洞或者脉冲星就在他体内……”

反正没有答案,他干脆开启了脑洞。

“黑洞强者?”弱弱的研究员眼里放光,他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他兴奋道。

“对!黑洞强者,比恒星强者更为强大的存在。他控制着吸积盘,在吸收星球之时,物质在强烈的引力撕扯下发热。物质的原子核和电子被剥离,在黑洞附近形成了高能粒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