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父亲,您好!
导航
开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章 一场保卫战(1 / 1)

那一年的雨,也下的太大了。下的山洪暴发,下的沟满壕平。我们大队的水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许支书接到上级命令,要严防死守,既不能全部开闸放水,又要千方百计,保住大坝不能决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柳支书已经几天几夜没睡觉了,他眼睛里布满血丝,但还是炯炯有神,坚定自信。他带领几乎全大队的男女老少,日夜巡逻,日夜守护着他们亲手修建的水利工程。

全村人没有一个人喊累的,但大家看着水库里的水位一天天上涨,天上的雨一直下不停,要是这样再过几天,还不让开闸放水,那咱们的水库不就报废了吗?许支书听着大家的汇报,眉头皱的更紧了。

“不能开闸,不能开闸”!许支书再次坚定的说。

听广播里面说,整个地区都普降大雨,黄河水都涨了很多。

县里传来消息说,洛河水也涨的太多,县城的大桥上都漫过水了。要再涨一点,越过防洪堤,就要倒灌到城区。城区的机关、厂矿、学校星罗棋布,如果稍有疏忽,那就损失大了。

上级下达命令,全县洛河支流上的水库,所在地领导干部指挥群众集体出动,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死守严防,确保大堤安全,最大限度蓄水储水,为全县的防洪救灾贡献力量。上级政府不间断派人到基层巡查,严禁任何方式的偷漏水行为,如果发现,严查责任,严肃处理。

为了彻底落实上级政策,柳支书带队,分成两组,白天黑夜二十四小时巡查,发现线索立即汇报。大家都清楚,晚上是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整天雨下的没完没了,水库的水位不断上涨,堤坝上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这时是最容易出现泉涌。一个小小的泉涌口,如果不及时补上,那口子就会越来越大,这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这里的人们,是最爱这个水库的,也爱着这个大坝,它这几年带给全大队人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今天村里的水库出现了问题,谁也不能退却,要拿出我们的所有的勇敢和力量,去保护它,去挽救它。别看乡下人平时忙着种地,也没有什么高深文化,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关键时刻,他们就能挺身而出,就能奋不顾身。

柳志愿是柳支书的儿子,是他父亲当志愿军那年出生的,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取得的伟大胜利,他给儿子起名志愿,也是希望他长大后,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心甘情愿为集体,为人民服务。

柳志愿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带领青年突击组,负责夜里巡查。他深知夜晚巡查的难度和危险,但这个时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保住大坝,守住水库,缓解下游的抗洪压力,他做什么都心甘情愿。

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声音,时刻在召唤着他。大坝是全大队人多年的劳动成果,它可是父亲的命根子,如果水库大坝有半点闪失,也将无法面对全村人。小时候,父亲常给他讲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事情,志愿军战士从来都是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只要有一点可能,就要争取,那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柳志愿此时只有一个想法,守住大坝,无论困难再大,也要保护好水库。

雨还在不停的下,大家悬着的心始终不能放下,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那时候,大队还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天黑路滑,还要顶风冒雨,带着一帮人黑灯瞎火到处去巡查,一连几天,疲惫不堪,但彼此还是相互鼓励,通力合作。一个晚上,要无数遍的查看,一旦发现蛛丝马迹,立即采取果断措施,第一时间上报领导,解决好问题。

那天夜里,柳志愿还是带着他的青年突击组队员,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铁锨,在大坝上一遍又一遍的巡查。在快要完工的时候,有人提议,由于今天雨下的太大,为确保水库安全,顺便要到大坝内侧去复查。

这时候,一位队员脚下突然一滑摔倒在地。因为大坝的内侧是一个斜坡,坝上虽有草护着,但一直下着雨,被雨中淋湿后的草地很是湿滑。可能也是太累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顺着斜坡滚了下去。一起巡逻的队友发现后高声大喊“:有人落水啦,有人落水啦!”几个人赶紧冲到水边,因为是黑夜,手电筒只能照亮一小片地方,怎么也找不着人呢?

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上。

“我下去看看,你们在水边守着给我接应。”柳志愿二话没说,就跳进水库里。他的好水性是我们村出了名的,他在水里不一会儿功夫,还真就找到落水的小队员,原来他是小伟。柳志愿一手托着他,一手保持着平衡,他大声喊着,“快把铁锨把儿递过来,让小伟抓住,把他拉上去。”

这几天连降的雨水被不情愿的留在水库里,它们不安分地一遍又一遍冲刷着大坝的根基,随时都有可能把大坝推倒。原来的斜坡被一点点侵蚀,现在成了暗藏在水里的断臂崖。大家按着志愿的要求,尝试了几次,小伟还是没有抓住铁锨把儿。因为水太深,还在不停的晃动,志愿一只手要不断的拍打着水面,保持不被水推走,一手使劲儿顶着小伟,一点点往岸边靠。一次,两次,……终于抓住了,小伟用手使劲儿抓住岸上队员递过来的铁锨把儿。小伟得救了。这时水面突然剧烈晃动,一眨眼功夫,柳志愿怎么不见了。